巨星

682 馬太效應(1/3)

    馬太效應(Matthew。Effect)最早是出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句話,“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社會學家從中引申出了“馬太效應”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會生活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兩極分化現象。

    所謂的馬太效應,進一步解釋,就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一個人取得了成功之後,後續的幸運都會隨之而來,反之亦然。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富越富貧越貧。

    同樣,將馬太效應放在好萊塢裏也是適用的。當一名導演或者演員連續取得了成功之後,所有成功都會紛杳而至,然後把握住一個個成功的機會躋身頂尖行列;而當一名導演或者演員經曆了失敗之後,往往事不過三,他的事業就會滑入一個低穀,然後陷入一個越來越糟糕的泥沼之中。兩極分化的現象,廣泛地分部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雨果目前顯然就是馬太效應中負麵效果不斷累積的那一方,即使是連續四部作品的成功,也依舊無法扭轉媒體眼中的消極印象,不僅因為之前近三年時間的糟糕低迷,同時也是因為這四部作品的成功都是沒有模式可尋的。

    “聞香識女人”、“義海雄風”、“西雅圖夜未眠”、“辛德勒的名單”可以說是四種不同類型的作品,最終成功的因素也各不相同。“聞香識女人”成就的是阿爾-帕西諾,“義海雄風”借著羅德尼-金的東風,“西雅圖夜未眠”是浪漫愛情喜劇,“辛德勒的名單”則是猶太人的大力支持,成功軌跡的差異,也就意味著這種成功是很難複製的。

    所以,媒體勢必很難在第一時間就扭轉對雨果的消極印象,再加上剛剛殺青的“低俗小說”和即將開拍的“生死時速”依舊和前麵四部作品的軌跡截然不同,那麽這一次媒體的消極應對也就是預料之中的事了。

    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綜藝”雜誌對雨果的選擇表示了百般不理解,“當蘭開斯特選擇了‘生死時速’時,這也就意味著,他願意再次對動作電影進行嚐試,這是一件好事。這位擁有和馬龍-白蘭度一般英俊麵容、出色演技的年輕演員,同時還擁有哈裏森-福特一般的矯健身手,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觀看他在大屏幕上的火爆動作演出。

    但問題就在於,‘生死時速’真的是一個最佳選擇嗎?攝影師出身的簡-德-邦特沒有任何導演的經曆,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淩厲的攝影風格,但卻沒有得到真正的認可;而編劇和製作人團隊都是第一次擔任電影製作,這實在是很難讓人產生信任感。

    蘭開斯特如果願意拍攝動作電影,相信好萊塢至少可以提供他無數個劇本進行選擇,現在就是動作電影的黃金年代,過去三年時間裏一共誕生了三十五部同類型題材作品,而今年目前所知已經立項的動作電影至少有十九個。

    如此多的選擇,有大製作也有豪華卡司,還有優秀劇本以及創新題材,但蘭開斯特卻選擇了‘生死時速’,這個看不出任何優勢、任何亮點、任何價值的作品,著實讓人無法理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