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490 黑白色彩(1/3)

    羅傑-埃伯特的滿分讚譽顯然為“辛德勒的名單”首輪評論開啟了一個不能再更好的開始,滿分評分、滿星推薦,這就是羅傑對一部電影送上的最高讚譽了,這也是任何一名影評人能夠對一部電影送上的最高讚譽了。

    “芝加哥太陽報”的火力如此凶猛這也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原本大家還在擔憂著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否能夠掌握好二戰大屠殺這樣沉重題材的尺度,但現在看來,史蒂文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而且是一向格外出色的工作,這也使得“斯皮爾伯格 曆史沉重題材”爆發出了大於二的強力效果。

    “綜藝”雜誌隨後奉上的評論也延續了羅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九十五分的評分雖然不是滿分,但也相距不遠了,而一向以嚴謹嚴肅、慎重專業聞名的“綜藝”雜誌,能夠給予如此高的評價,顯然是對羅傑最好的一種呼應。

    “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國**屠殺猶太人可怕罪行的電影,毫無疑問,這也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觀賞並且銘記的電影。

    正是因為斯皮爾伯格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並且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他家族姓氏來源的烏克蘭大家庭中有十七位成員都在集中營之中被殺害;他的內心深處對於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誠感恩的心態,這一係列貼近內心深處的事實早就了這部成功的影片。

    這部電影是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期間德國那歲屠殺六百萬猶太人慘劇的回顧,影片以悲觀陰鬱的基調和冷靜卻張力十足的視角,講述了奧斯卡-辛德勒那偉大的經曆,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的克拉科夫,向人們展示了這個城市遭受毀滅的整個過程,同時在那個人性被泯滅的年代裏努力尋找著人性的微光。

    斯皮爾伯格沒有以曆史仇恨或者批判的眼光來處理這個故事,他不想用他帶有私人色彩的目光去審視那段曆史,他隻是講述了一個普通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道德受到了嚴峻挑戰之後的故事,從而來審視這個事件對當事人、對整個時代以及對後人的影響。最後,將這一份影響,化作腦海裏的反思,安慰逝去的靈魂、警醒幸存的生者、告知不曾經曆的旁人。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凡救一命,即救你自己。

    電影所展現的是一個在和平年代看起來無比荒謬的世界,那些德國軍人們將屠殺猶太人看做是一種天經地義的本職的、正常的工作,在影片裏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獨臂老人正在試圖鏟雪,但他卻被黨衛軍抓到了路邊,隨便詢問兩句之後,就一槍殺害了他,周圍的其他軍人們拿著熱茶談笑風生。老人那沒有顏色的血液讓白雪都變得汙穢不堪。

    殺戮越多就越悲劇,從來都不是這樣計算的,而是在殺戮過程中的無所謂,彷佛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對生命的蔑視才是一個悲劇。類似於獨臂老人的情節在電影裏比比皆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旁邊的人在聊天,而兩步之外的猶太人就在飽受折磨——甚至丟失生命。

    那名獨臂老人在死亡之前,不斷念叨著:我是一個重要勞工,他顫抖的聲音裏充滿了強烈的求生欲望,他渴望活著。生命力雖然有很多不順利和不公平,但不管怎麽樣他都渴望活著。可是,這種願望在那些軍人嚴重卻沒有任何意義,他們簡單幹脆地結束了老人的生命,一切都好像是一場遊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