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489 滿分佳作(1/3)

    十三家專業媒體在首映式結束之後,就第一時間撰寫了電影評論,這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萬眾矚目!要知道目前北美的電影專業雜誌也就四十家左右。當然,除了這些專業電影媒體之外,其他綜合媒體的報道就更多了,隻是他們不會著急在首映式結束之後就撰寫影評,而會在首映周末或者第二周周末之後再撰寫影評,讓觀眾們能夠有更多的緩衝時間。

    “辛德勒的名單”首映式之後就迎來了十三家專業媒體的評論狂潮,可以看得出來專業影評人們在觀影之後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抒發自己內心對這部電影的看法,這也從側麵證明了電影上映之前看戲之人數不勝數的事實。

    評論雖多,但內容如何呢?是褒是貶,是成功是失敗,是正麵是負麵……

    在第一批十三家媒體的評論之中,任職於“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埃伯特出人意料地率先表達了自己對於電影的觀點,不是“洛杉磯時報”或者“紐約時報”,不是“好萊塢報道”或者“綜藝”,居然是“芝加哥太陽報”,這確實十分意外。

    雖然說“芝加哥太陽報”不是電影業界四大媒體之一,但羅傑作為影評人卻在業界擁有頂尖水準,即使是影評人同行彼此之間也對羅傑頗有口碑,換而言之就是權威!作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普利策批評獎的電影影評人,他的電影評論在全球被超過兩百家報紙發表,甚至還擁有了自己的影評節目,可以說,他的影響力是行業之內頂尖的存在,很少人能夠匹敵。

    羅傑之所以擁有如此高的權威性,就是因為他的審美標準,他將自己評論電影的方式描述為“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他讓自己作為電影的觀眾來評論電影,因此總是考慮電影的總體價值,包括藝術價值、商業價值、觀賞價值等等,換而言之,他不會一味追捧藝術電影而貶低商業電影,但也不會過於重視技術性而忽略娛樂性。

    一般來說,他將高品質的電影賦予四顆星,最差的電影他也會半顆星,除非這部電影“毫無藝術性”或者“道德上令人厭惡”才會給予零顆星。

    羅傑在二十一世紀曾經有過這樣一番言論,十分生動地描繪了他的影評標準,“當你問我‘地獄男爵(Hellboy)’是否出色時,我的回答是,在一分到四分之間評分的話,如果‘超人(Superman)’是四分的話,那麽‘地獄男爵’可以打三分,而‘懲罰者(The。Punisher)’為兩分。”

    另外,羅傑還堅持如果不看評論,隻看他的評分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他的評分和評論會十分不相配。比如說“曼森家族(The。Manson。Family)”,他給了電影三顆星,因為電影達到了當初拍攝的目的,但他卻不會推薦這部電影,因為這不是一部值得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的作品。

    羅傑的這種評論風格讓他在競爭激烈的影評行業贏得了一席之地,而他的權威性也得到了諸多觀眾的認可。這一次,羅傑就在第一時間對“辛德勒的名單”給出了自己的評論,對於這部電影,羅傑給出了四顆星評價,如果按照百分製來評判,他則給出了一百分,而推薦指數也是滿分四顆星,毫無疑問,羅傑將所有的讚美之詞都送給了“辛德勒的名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