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二百二十三節 黃公子的(3/3)

    “熊督在廣西正整軍備戰。看似頗有聲勢,實則敗局已定。”梁存厚徐徐道。

    在座的人臉上都露出了詫異的表情,因為熊文燦倉皇從肇慶逃出,一路狂奔到梧州之後,居然靠著梧州的少量團練和從肇慶退下來的散兵遊勇獲得了一次“大捷”:將髡賊追到梧州的人馬擊退,保住了梧州城。“髡賊落水者無算,獲髡帽十五頂,內一頂係髡賊主任戴者”。

    因為這個所謂的大捷,或者還有其他什麽原因,最終朝廷沒有追究他責任,讓他“戴罪立功”,目前熊文燦正在梧州開府,調兵遣將,征糧修船,擺出一副要東征的模樣。對於廣州城裏的死硬分子來說,梧州的熊總督就是他們的期望。玉源社沒散夥之前,大家爭論最多的也就是熊文燦要有多少人馬才能光複廣州。

    “……若是有個三四年時間籌集糧餉,裁汰老弱,徐徐練兵造械,或許尚有一戰之力,隻是他失陷廣東,丟失肇慶的罪責朝廷雖未追究,但是聖上求成之心甚濃,熊督十之八九會倉促進兵……”

    下麵的話他沒有說,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這樣的事情在近十幾年裏發生過不止一次,因為皇帝或者中樞大臣催促進兵,最後一敗塗地,喪師失地的事情時有發生。可以預見熊文燦也逃脫不了這明末將帥的宿命。

    “……何況髡賊是否容得他整軍練武亦難說,他雖據梧州,然肇慶天險已失,手中不過幾千憊兵,朝廷雖有援軍,沒幾個月也到不了。澳洲人若是進兵,梧州失陷便在頃刻之間。他此刻是自身難保,賢弟若是打的這份主意,還是趁早息了這份心。”梁存厚似乎早有考慮,“我所謂傳遞消息者,非是在兩京之地,而是在江浙之間。”

    原來梁存厚祖父梁有年曾任浙江右布政使,其父梁文道也曾任兩任知府,父、祖兩代留下的科舉“同年”、“同僚”的關係資源相當豐富。雖然年歲日久人情淡薄了許多,但江浙一代也有不少“同年”的致仕官宦士紳一年中有三四封書信來往,尤其最近幾年,好幾個不常聯係的“同年”也是尺素頻申來重敘舊情,最後當然是不會忘記請梁家幫忙這跑腿送信的小廝采購些澳洲奇物。梁存厚的打算就是動用父祖輩的關係網,把廣州府這番“巨變”傳遞到士紳勢力極大的江浙一代,再通過江浙一代的各種政治社團“上達天聽”。(未完待續。)

    3478/1812741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