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節 機構改革(一)(2/3)

    盡管錢家兄弟等人曾經提議常委會應該由脫產元老組成,再由此建立一批專門的委員會。然而元老院目前最苦惱的問題就是能填坑的元老太少,特別是在技術性崗位上,至少在短時間內是無法使用歸化民替代的,而大陸攻略展開之後對元老的需求隻會更大,專門讓一批元老脫產從事代議顯然是行不通的。

    至於執委會,情況亦好不到哪裏去。明眼人都看得出執委會製度實際上是對tg政治體製的一種克隆。但是在臨高很快就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局麵。首先是理應作為行政首腦的國務卿權力小得可憐,許多重要職能部門都在其他執委的“分管”下,許多行政事務必須和同級的執委會商之後才能拿出決議來。由於地位相等,執委下屬的各部門的協調也成了問題。政令不暢成為一種常態。而每個執委管轄的具體業務部門也由此成了執委個人的“自留地”。執委權力極大,很多時候甚至淩駕於國務卿之上。不僅如此,執委個人權力的膨脹。還連帶引起了執委秘書的權力擴張。由於執委的工作很多,日常**務處理往往委托給執委秘書。有些部門裏。執委秘書掌握的實際權力已經超越了一般元老。這對一直擔心“大權旁落”的元老們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機構設置問題。執委會的行政機構體製大致還是模仿舊時空的,條塊分明。麵麵俱到。試圖構建一個從上到下,對社會和經濟進行嚴密控製和管理的官僚機構。然而元老院極度缺乏訓練有素的中下層官僚,不但部門首長隻能由元老擔任,連處一級幹部大多亦隻能由元老來兼任。一個元老身兼五六個副處長,七八個副主任的現象屢見不鮮。元老的精力是有限的,兼職過多,事情即辦得慢又辦不好。而過多的部門又造成過多的環節,辦事效率不斷下降也在情理之中了。

    蕭子山心不在焉的聽著於鄂水抑揚頓挫的念著報告――這報告他幾天就看過了,基調已經定下了:不管會開得怎麽樣,機構改革是必然的了。下一步自己是何去何從呢?

    自然,不管機構怎麽改革,辦公廳這一塊是永遠少不掉的。

    繼續擔任這個辦公廳主任自然是不錯,不過自己管著元老們的吃喝拉撒,直接管理著上千名為元老提供各種服務的男女歸化民,元老的個人生活對他來說是一點秘密都沒有的――就這個也挺遭人忌諱的。已經有人再說元老院的最大黑手是自己了――這可不大妙啊。

    如果出去擔任行政職務呢?自己好像又有點能力不夠,實話說也著實不想離開臨高這個安樂窩。

    正胡思亂想間,忽然見馬千矚正伏案修改著什麽,大約是會議講話稿?執委會內部“機構改革”的風吹了很久,督公這個元老院內的主要派閥之一必然會有所動作。他隱隱約約的聽到謠言,說席亞洲很快就會從三亞回來出任總參謀長這個過去一直空懸的位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