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三百零七節 搞活流通(3/3)

    很顯然,澳洲人不觸動大員,無非是還需要和公司進行貿易,假如某一天這種貿易對他們來說變得無足輕重了,他們就會來攻占大員,進而占據整個福摩薩島。

    如何才能保證公司在福摩薩的續存呢?漢斯?普特曼斯總督最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為此他專門派遣了一批探子到高雄,打探澳洲人的情況,特別是船隻進出港口和貿易商品的種類、數量。

    東山居號就在這樣的氛圍下駛入了台江。

    這不是陳華民和劉德山第一次來大員,但是這一回還是讓他們小小的吃了一驚:大員比過去繁華多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因為與澳洲人的貿易額度大幅度上漲,派往這裏的船隻比過去多了幾倍。連帶著大員的市麵也繁榮起來,設施也隨之添加。

    原本一直處於建建停停,始終沒有完成第一層地台的熱蘭遮城堡已經拔地而起,磚石的圍牆上腳手架林立,一座塔樓已經矗立起來。其他幾座也完成了一半,看得出用不了多久就能完工。而在港灣的另一邊,台江的東麵,原先即小又簡陋的城砦,現在已經變成一座規模不大,但是十分堅固的棱堡。港灣中的北線尾島上也在修築一座新得堡壘。運輸建築材料和工人的船隻在港灣內川流不息。

    除了澳洲人的貿易船隻之外,鄭芝龍覆滅之後,福建到台灣的貿易壟斷徹底被打破,來到大員貿易的大明商人多了不少。碼頭周圍停泊著許多大小不一的船隻,除了少數荷蘭船隻之外大多數都是廣船、福船之類的中國船隻。因而在熱蘭遮城堡前的碼頭上,又興建了許多新的建築,修建了成排的新貨棧和堆場,等待裝運的貨物堆積如山。

    “想不到大員的買賣如此興隆!”劉德山點頭,“我原以為這裏會很蕭條呢。”

    “表兄說哪裏的話,大員的生意是被鄭芝龍壟斷的,等閑的商人如何敢到這裏交易?現在鄭家一敗塗地,大夥又不是傻子,自然都要到這裏來發財了。”

    比起過去鄭家一年二千兩銀子的令旗,現在澳洲人頒發的可以來往沿海貿易的乙類許可證隻要一百兩一年,許多隻跑沿海的中小商人也負擔的起,前往台灣的商船也多了起來,交易的貨物也不再限於過去瓷器、絲製品、食糖之類洋裝貨。貿易活躍度大幅度上升。

    對沿海海主的肅清,並不僅僅為了壟斷貿易――作為元老院來說,隻有促進商業流通,才能為下一步的社會改革提供更好的基礎,雖然元老院大可以壟斷台灣島上與荷蘭人的貿易,卻並不這麽做。(未完待續)

    3478/1812255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