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五十二節 天地會的野望(2/3)

    上周飛雲社在茶社租用裙樓裏的咖啡館舉行派對,南海專門和錢家兄弟溝通過,還和林業部的一些人進行了私下談話,頻繁的與派駐各縣的縣辦主任進行書信溝通。目前他已經有把握在元老院表決的時候以簡單多數意見通過這個議案。

    財金口對這個方案興趣最為濃厚:畢竟目前金融業除了保險和銀行存貸款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業務可言。將為國有企業發行債券和募股作為一項“國策”推出的話,下麵可開展的金融業務就多得多了,因而雙方一拍即合。

    財金口拿出的計劃草案是,由農委會作為試點。由德隆銀行負責發行對口使用的政府農業債券。債券發行所得作為額外撥款由農委會專款專用――具體項目審核仍舊由企劃院負責。至於發行股票,吳南海原打算讓屬下的幾家企業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但是財金口提議,最好不要用農委會屬下的企業搞改製――這樣在元老院通過的壓力很大,為由農委會出資成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來專門募集資金更為合適。

    “……其實農委會屬下的天地會這個協會組織改組成股份公司是比較合適的。”吳迪說道,“第一這組織身就是在從事商業活動――服務業也是商業活動;其次,天地會的名頭在臨高非常的響亮,用它來募集股有很高的吸引力。”

    “不錯,我原也有把天地會做大的意圖,現在僅僅把它作為一個類似農合的社會組織太可惜了。”

    “不,天地會的農合的社會團體的性質不能變,”吳迪說,“你可以在天地會下麵以天地會為大股東,成立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就好。”

    “那要不我成立一家天地會基金會?”

    “這就太長遠了。”吳迪笑著說,“慢慢來。”

    吳南海和財經口的幾位元老就細節問題已經進行了多次討論,現在他關心大概什麽時候才能實施起來,弄到足夠的錢。

    “恐怕不會很早。”德隆銀行的規劃處處長陳策說,“你知道1633年金融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搞幣製改革,不把幣製改革這件事作完,就不大可能在金融方麵有這樣的大動作――到時候貨幣單位都變了,前麵的債券和股票還怎麽算?”

    “廣州不是已經發行了大世界的債券和股票了嗎?”

    “那是用白銀做計算金額的。如今再發行證券的話,肯定要用流通券計算――到底最終的新流通券會是什麽樣子,現在還沒有正式出方案。”

    “這樣,”吳南海有些失望,“我還指望弄到錢之後擴大生產呢。”

    財金口的一幹人吃飽喝足,紛紛抬起屁股走人――結賬自然是吳南海買單了。他要承值的服務員把包間打掃一番,又擺上一套功夫茶茶具,沏上“黎母山烏龍茶”,自斟自飲的等著葉雨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