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百四十七節 行動自由(3/3)

    速,晚上14個小時維持在4~5節航速,合計一天能達到100多海裏,從台南北上濟州島可在7~8天走完,如果是南下,走海岸線,寒流加成1~2節,從濟州島到台南大概需要10天時間。

    難民在台灣休整數日之後再根據企劃院編製的人口需求每周動態表決定人口轉運流向。

    為了進一步減少周轉時間,發動機前指在高雄設立專門的人口轉運中心,直接進行人口分配,除了留在高雄之外,大部分運往海南,分配到臨高和海南島上的其他各州縣,也包括三亞大區。就是並不缺少人口的香港也分配了少量山東人口。

    這是執委會第一次引入大量的北方人口,執委會要求將其盡可能廣泛的分配到各個地方,逐步建立起海南、台灣的“移民社會”,避免某一方言區人口過多,破壞原先的鄉土社會、宗族社會。

    紅日一輪躍出洋麵,前一天已經裝滿了難民的js-14運輸船隊升起了旗幟開始。朱鳴夏正在旗艦上。山東這裏的軍事局勢大致已經穩定,作為支隊長,他很有必要去關心一下北上支隊的另一部分:濟州島分遣隊。

    盡管濟州島上的李朝軍隊已經被完全摧毀,但是島嶼腹心地區的尚未建立起全麵的控製,考慮到下一步可能會開展治安戰,朱鳴夏決定一到濟州島就展開這方麵的專門教育。

    為了加強對濟州島的控製,這一航次上除了難民之外,還裝運了屺坶島組建的一部分鄉勇隊。這些鄉勇隊將在濟州島編入被正式編入北上支隊,授予濟州島挺進縱隊的番號,接受標準軍事訓練,完成訓練後就成為守備部隊暫時駐在濟州島。總參打算以後以少量北上支隊人員為核心,編入濟州島挺進縱隊組建國民軍濟州營作為當地的常備軍。

    此外,在山東獲得的馬、驢、騾子和牛,因為島上難以飼養,除了留下部分戰馬之外其餘這次全部裝運上船,運往濟州島。

    經過三天的航渡,js-14運輸船隊順利進入了朝天浦。自從北上支隊占領濟州島後,對濟州島的改造工程立刻上馬。這裏是第二艦隊的錨地、元老院的馬場、難民的中轉站,還要擔負起未來東北亞的貿易活動,軍事活動的後勤基地。而這一切都需要船隻運輸。所以現在整個港區一片狼藉:伴隨北上支隊而來的歸化民建築隊在加班加點搞基礎建設,由島上的百姓和官奴婢們編成的“奉公隊”充當力工。

    {飄天文學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