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百四十三節 朝政(3/3)

    這樣的結局對他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了:髡賊總算沒有成為一患,瓊州府失陷的各縣也已經收複。大明在東虜和流寇上流了太多的血,再也經不起一個新得髡賊了。廣東方麵雖然損兵折將,但是總算沒留下後患,光這樣他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然而這樣讓他感到寬慰的奏折並不多,每天流水般送到他禦案上的總是無窮無盡的壞消息。最近幾個月,登州兵變成了困擾他最多的朝務。

    兵變這種事情,原本已經不算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了。從天啟年間起,軍隊日漸跋扈,此起彼伏的鬧餉、兵變,毆打文臣殺戮將領已然成了家常便飯。特別是東江,自從毛文龍被斬之後就一直沒有太平過。沒想到現在東江的遼人竟然在登州起事,公然占據州縣,殺害官員起來。

    事情越鬧越大,有奏報說叛兵已經連下了七城――特別是登州的失陷令他十分震動。登州是遼東戰線的海防重鎮,不但連接著東江和山東,還起著和朝鮮聯絡的口岸作用。朝廷在當地多年經營――特別是孫元化當了登撫之後,朝廷每年在登州花費八十萬兩銀子的軍費用來練新軍,造大炮。如今竟然全部灰飛煙滅,如何不讓他感到痛心疾首。

    盛怒之餘,他幾次想將孫元化革職拿問。但是每次都沒有下決心。

    孫元化從登州突圍逃出之後,現在正在萊州布置防務和進剿事宜,如果這會將他拿下,一時半會也無合適的人選接任。其次,登萊一帶的軍隊大多是孫元化統帶過得,新派巡撫去,恐怕會軍心不穩,萬一再鬧出事情來豈不是雪上加霜。

    而且徐光啟、周延儒兩位大學士竭力為孫元化開脫,奏請皇帝讓他待罪效力。

    這二位大學士都是皇帝頗為敬重依仗的,他們的意見也不能無視。

    眼下,最讓皇帝感到頭疼的是由此而來的激烈爭論。

    一開始,是激烈的剿撫之爭,漸漸的,就成了對熊明遇、周延儒的集中攻擊。雪片般的彈劾奏折堆滿了他的案幾。

    熊明遇也就罷了,周延儒辦事幹練。是內閣中不可或缺的能為他理事分憂的人物。現在因為孫元化的關係,奏折都把矛頭指向周延儒――孫元化能當上登萊巡撫是周延儒的運作,孫元化饋贈過貂皮人參等遼東特產給過周延儒,這些對掌握著東廠和錦衣衛的皇帝來說都不是秘密。

    “諸臣工說是要治孫元化之罪,無非是意在周玉繩罷了。”他在心中這樣暗想。心中有些疑惑,這其中莫非有黨爭的事情?皇帝最忌諱的便是這“黨爭”。

    但是最近雪片一般針對周延儒的彈劾,使得他原本對這位首輔的信任感也漸漸的產生了動搖。

    {飄天文學感謝各位書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