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啟明

第三百四十三節 朝政(2/3)

    “海上行船,漂沒是難免的,隻是未必都是天災。”趙引弓點了一點,隨後又說道,“先生請想:大元享國雖短。亦有九十七年。若是漂沒如此之多,大元恐怕連七年都保不住。”

    和張溥的談話持續了差不多好幾個小時,趙引弓在經濟問題上顯露出來的深度和廣度令這位明末的文壇盟主大為欽佩。應該說,複社並不是一個空談義理性和儒學的團體,對“經濟致用”之道還是相當重視的。

    雖然最終張溥也沒有給趙引弓一個確切的答複,但是趙引弓感覺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大致已經達到了。

    乾清宮裏。在深夜依然亮著燈光。

    宮裏的鼓樓已經打了三鼓,然而禦前的牌子們依然在悄悄的剪著燭媒。看樣子,今天皇帝又要通宵批閱奏折了。

    燈火通明的暖閣裏,禦案上,整齊的疊放著成堆的奏折和塘報。這些全是下午剛剛從通政司送來得。幾乎將半個書案堆滿。

    皇帝坐在禦案後,燈光下他的麵色晦暗,這是長期熬夜心力交瘁的人特有的麵色。每日看不完的奏報,處理不完的政務。論到勤政。崇禎不僅比他的父親、兄長、祖父都要勤勉,就算是放在整個大明也是數一數二的了。

    然而,就如同一個勤奮無比的學生卻始終考試不及格一樣,他的勤政並沒有給大明的國勢帶來一點好轉,反而愈發的每況愈下。

    各地天災:旱災、大水、瘟疫、地震、匪患……請求減免糧賦和救濟的奏折雪片一樣的從各地飛來,就是一向富庶,國家財賦重鎮的東南地區也不斷的遭到災害。本來已經嚴峻的財政簡直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軍事上的壓力日趨增加,堪稱內外交困:不僅陝西的流寇漸成氣候,原本一直在關外肆虐的東虜的入寇關內更是給了他很大的震動。

    似乎大明的局麵還不夠糟糕,就在奢安之亂總算漸漸平息下來之際,廣東方麵又來了一股海上巨寇髡賊,一度入侵瓊州,竟然還打到了廣州城下。兩廣總督王尊德出兵討伐,結果廣東總兵何如賓在瓊州慘敗,廣東官軍幾乎全軍覆沒。接著又是這股巨寇在廣東殺掠地方的塘報雪片般的飛來。

    幸好,髡賊圍攻廣州城數月不下,又退回到海麵上去了,廣東方麵雖然奏報地方損失慘重,但是總算沒有失陷州府,他也下詔免去了被兵地區的若幹府縣的夏秋糧賦。這多少讓他的心情寬舒了不少:廣東現在是僅次於東南地區的第二餉源地。如果廣東再糜爛,這朝局他真覺得要沒法支撐了。

    當接到廣東巡撫李逢節的奏報髡賊已退出虎門,去向不明的時候,他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雖然從奏折和塘報中支支吾吾的語氣和閃爍的言辭中他知道當地官兵多半是又打了若幹敗仗,損兵折將,地方糜爛,最後不過是對髡賊“尾隨護送而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