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崛起

第六章 航空工業人才問題(2/2)

    國產第三代戰鬥機殲十,還沒有正式開始裝備,即使是裝備了,殲十戰鬥機的性能也僅僅是和七八十年代就開始大量裝備的F16戰鬥機性能相當,中國航空工業的水平距離國的距離還差著二三十年!

    六零三所設計研製成功的殲轟七飛機,雖然很有大的突破,但它的底子不夠好,所以嚴格意義上,還是屬於二代半戰機,並且是一款海軍航空兵使用的,以製海為主要作戰目標的戰機,它的空戰能力非常弱。

    更先進的殲轟七A雖然性能提高了不少,特別是在航空信息化方麵,可它的機體仍然是屬於二代半,這一點林鵬最清楚不過。

    中國的空中力量,仍然屬於國土防空型,沒有能夠打出去的拳頭,特別是轟炸機部隊,還裝備著老式的轟六,這種仿製於六七十年代圖十六轟炸機的產品,確實比較落後,六零三所在幾十年時間裏,對它進行了不斷的改進,最後到轟六K戰神裝備部隊,這其間的辛酸,隻有六零三所的人最清楚了。

    唐占文唏噓地道:“是啊,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航空人,奮鬥了幾十年,還是沒能改變咱們國家航空工業,沒有強大起來,不能為咱們國家空海軍提供先進的航空裝備,這個現狀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大膽創新,用最短的時間,縮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啊!”

    殲轟七A的設計研製,讓唐占文體會到了創新帶來的巨大變化,可以殲轟七A與老殲轟七相比,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他有信心讓殲轟七A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比拚,哪怕是麵對蘇三零,他覺得殲轟七A也並不會落下風。

    事實上後來,在一次國際比賽上,殲轟七A戰機,還真的戰勝過大毛的王牌戰鬥轟炸機蘇三四,獲得殲轟機組第一名!

    當然除了殲轟七A戰機的綜合性能,並不差蘇三四多少之外,還有中國空軍飛行員的精湛技術,起了很大的作用。

    殲轟七A相較於老的殲轟七,外形變化不大,但是它裝備了國產化的渦扇九發動機,在綜合航電方麵的變化才是最核心的。

    一套綜合化、數字化、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可維護性及擴展能力的多功能電子火控係統,讓新的殲轟七A獲得了強大的對空對地作戰能力,它甚至是在殲十戰鬥機正式裝備前,第一種具有可靠超視距空戰能力的國產戰機。

    後來中國空軍也裝備了大量的殲轟七A,成為裝備數量最大的一款殲轟機。

    見唐總師如此的為祖國航空工業憂心,林鵬激動地道:“唐總,我相信我們會做到的,在您這樣的總師們領導之下,我們會盡快成長起來!為實現咱們的大國航空夢而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