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九十九章 招安?海軍(1/4)

    福建由於田少地瘠,人眾糧缺,百姓多倚海為生。

    所以,便有“海者,閩人之田。濱海民眾生理無路,兼以饑饉存臻,窮民往往入海從盜,嘯聚亡命。”

    同時,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繁榮,也造成了海盜活動的經濟環境。

    南宋初建時,北有金軍侵略,內有各地叛亂,官兵實力不濟,無力鎮壓,對海盜便采取招安之策。

    但到了後期,南宋政權穩固,官兵實力增長,便有官員提出招安之策是以“高官厚祿以符渠魁,是賞盜也”。

    因此,南宋逐漸廢棄以招安行弭盜之法,實行海盜重法,加強了對海盜的處罰。

    於是,在南宋朝廷和福建路地方官府的各種手段打擊下,大大小小的海盜最終都而臨消亡的結局。

    人數高達上千的王子清、趙希卻、周六四等海盜團夥相繼敗亡,陳長五、陳長六、陳長七被官兵擒拿,磔於市。

    所以,對當時的海盜而言,為官府招安,可能是比較好的一個結局了。

    但南宋政府招安海盜,多是羈縻之計,給一個低級官職,卻多鄙夷輕視,日子也並不好受。

    例如海盜鄭廣,為官府招安後,被派遣去攻“其他諸郡海盜,數月悉平”,共“平賊百七十七部”,可謂是功勞很大。

    但官府隻封鄭廣為福州延祥寨統領(保義郎),在府衙群僚中,都以其為賊而鄙視,備視歧視與冷落,日子並不好受。

    有鑒於此,在蓉兒的大力建議下,黃老川覺得既有另外一種選擇,不妨前去試試。

    在黃老川想來,南宋水師強大,不在乎他們這幾十艘船,幾百名海盜;孟九成初建海軍,求才若渴,說不定會得到重用。

    到了府中,黃老川與孟九成一番細談,立刻覺得此行不虛。

    孟九成的態度是誠懇的,安置是妥當的,封的官位是超過南宋的。

    南宋招安,不讓他們海上作亂是根本,還有以盜禦盜的手段;孟九成招攬,則還有縱橫四海的宏圖大誌。

    當然,孟九成也說明了紅巾軍的軍紀,犯者不輕恕。這算是先小人後君子,不要在日後說什麽言之不預。

    黃老川覺得很滿意,比南宋招安的條件優厚多了,何況南宋招不招,還不好說。

    至於孟九成是否心藏禍心,黃老川也認為不大可能。

    幾十艘大小船隻,幾百名海盜,本來沒什麽利害關係,孟九成還不至於費那麽多的心思,拐彎抹角地收拾他們。

    “哪裏都有王法,哪家軍隊都有軍規。”黃老川表明態度,捋著胡須說道:“上岸為民者,遵王法;入伍當兵者,守軍規。這是理所當然,孟帥倒不必為此擔心。”

    孟九成笑了笑,說道:“我隻是提前告知,倒不是擔心。黃前輩也可告之手下,合者來,不合者去,也不必招來怨言反複。”

    “孟帥想得周全。”黃老川沉吟了一下,說道:“既如此,小民便回去帶著部眾來投。”

    這麽痛快?!這黃老川確實比黃老邪好對付啊!孟九成以為他還要去看看安置的地方,也就是煙台或威海呢!

    孟九成感慨著,開口挽留道:“前輩不必如此著急,先去安置的地方看看,我再傳令當地官府,為諸位建村蓋屋,總要住得安心、舒服才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