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八十三章 趁勝攻萊州(1/4)

    人盡其材,物盡其用。

    孟九成最大的秘訣便是能夠發動群眾,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或出錢,或出力,不管你從事何行業,不管你能力有多大,哪怕隻是看孩子、作飯的老人,那也是在為他的理想,他心目中的國家出著一分力。

    這樣的理念是自始至終便遵循而行的,自上而下,自孟九成有能力的時候便開始了。

    這也沒什麽新鮮的。人民戰爭的理論,在現在,直到原子彈問世,都應該是適用的。

    而官員們則是依照“上有所好,下必行焉”的官場準則,孟九成的權勢越大,他的理念的影響越大,傳播越廣,越有人遵照而行。

    變革不應該是暫時的,或者是短期的;不應該隻是在戰爭期間適用的,而應該是以後和將來也要持之以恒的。

    何鐵腳、珍娘,還有小丫頭,隻是在這大變革中的一個小縮影。成千上萬的人,也正處於這場不同於普通意義上的改朝換代的大變革之中。

    對於官員,在變革中要努力適應;對於孟九成治下的百姓,大多數都在變革中獲益;而對於敵方,金軍則在變革中感到了迷茫、困惑和恐懼。

    變革涉及到軍事,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變化,還包括戰略戰術,攻防體係等等在內,金軍顯然難以適應,也就難以應對。

    在濰州以南,黃摑阿魯答的軍隊與韓守仲的一萬多人馬對峙,數次作戰都不能擊退對手。

    在不能解除威脅的情況下,他們也就不敢東進攻打孟九成的大軍。

    時間的拖延,則給了紅巾軍鞏固地方,整編部隊,再度展開攻勢的機會。

    鞏固地方的工作正在進行,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見到成效,但軍隊的重新集結,則不必去等。

    幾乎橫掃膠東後,孟九成率領的部隊不減反增,達到了四萬多人。

    而這還是對俘虜和降兵裁弱留強,進行了一番考察挑選之後的結果。

    當然,擴充後的軍隊還要再經過訓練和磨合,才能達到之前的戰力。

    但人數上的增加,多少彌補了這方麵的不足。起碼,對萊州金軍的進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也是一次以戰代練的機會。

    孟九成先調一萬人馬趕赴安丘,歸韓守仲指揮,對黃摑阿魯答形成更大的牽製和壓力。他則親率近三萬人馬出招遠,準備完畢後,西進萊州。

    萊州的守軍,再加上張林派來的援兵,總共有七八千人馬。在開戰之初,萊州提控烏林答石家奴曾派兵去援救平度。隻是平度失陷太快,援軍又遭到紅巾軍截擊,無奈而回。

    平度、萊西、萊陽,甚至招遠等地連續失陷後,烏林答石家奴也意識到了敵軍的強大,便不太敢出戰,隻顧加固城防,集草囤糧,打算著嬰城自守。

    而紅巾軍的裝備,優勢在於防禦,在於攻堅,列陣野戰卻不是其所長。或者說,是孟九成有意避免野戰,卻並不說明紅巾軍不能野戰。

    麵對著來勢洶洶的紅巾軍,萊州提控烏林答石家奴徹底打消了出城交戰的信心,全力堅守城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