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1455 來龍去脈(1/3)

    “星際穿越”!

    認真傾聽著安迪對於來龍去脈的闡述,結合時間點的契合,藍禮立刻就推理出了這個“克裏斯托弗-諾蘭”項目的全貌。

    014年正式上映的“星際穿越”是克裏斯托弗結束了“蝙蝠俠”三部曲的拍攝工作之後,花費了兩年時間全力打造出來的一部科幻作品,如果“地心引力”講述的是宇宙太空之中生命起源的哲學反思,那麽“星際穿越”講述的就是磅礴宇宙之中時間的恢弘以及人類情感的浩瀚。

    電影講述了不遠的未來,地球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惡劣,人類幾乎就要無法生存,但與此同時,人類依舊沒有放棄在外太空尋找適合生存星球的計劃。

    男主角庫珀是一名退役宇航員,結婚生子,在農場過著安靜祥和的生活;而後在教授的極力勸之下,選擇了重新加入宇航員隊伍,前往外太空探查三個潛在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在穿梭星際銀河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一時等於七年的滄海桑田,時間的錯位力量完全爆發出來,當他們再次回歸的時候,世界已經截然不同了:父親依舊年輕,但孩子卻已經蒼老,人類社會定義的階級關係發生了逆轉,他們又應該如何相處呢?

    簡單來,包括在科幻探險外殼之下的故事,歸根結底講述的還是一個關於時間與情感、人性與宇宙的恢弘母題——

    男主角庫珀和自己的兒子、女兒之間的情感羈絆在浩瀚宇宙之中所迸發出來的能量,繼而折射出生命與時間、空間維度之間的雄偉和渺,尤其是剝離了年齡與外貌等固定秩序所帶來的束縛之後,回歸靈魂深處最純粹的情感交流,這也透露出一股揮之不去的孤寂。

    人類,孤獨而來,孤獨離去,是不是每一個人究其一生,終究還是孤獨的?

    電影沒有給出答案,而是留給觀眾細細品味。無疑,這是克裏斯托弗-諾蘭的一次大膽嚐試,將“盜夢空間”之中作為支線的情感羈絆,用作“星際穿越”的主線來講述故事,從科幻和宇宙的維度與高度重新落腳於人類最根源也最本質的情感之上。

    這是克裏斯托弗最出色的作品嗎?

    顯然不是。

    電影上映之後,引發了諸多爭議,許多人都開始質疑電影理論基礎的合理性,認為後半段的故事出現了諸多破綻和漏洞,然後開始以理論知識來攻擊電影的整個框架與立意,甚至斥責電影的構想是荒謬的。

    但事實上,整部電影的所有理論——包括了故事劇情的理論以及電腦特效的理論,全部都來自於基普-索恩的推演與計算,換而言之,每一個故事的走向以及每一個畫麵的變化,這位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都親自進行了計算,並且與自己的同事展開了深入討論,最終才呈現出了觀眾在大屏幕之上看到的成品。

    當然,科學討論本來就存在分歧和爭議,基普-索恩也不見得就是百分百正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影代表了目前研究成果的一個理論分支,有理有據,這是毋庸置疑的,所有的理論都是經得起推敲和考驗的,而那些自以為是的質疑和吐槽,站在巨人麵前,隻是徒增笑點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