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726 異軍突起(1/3)

    十二月初,這是一個微妙的檔期。往前推算,那是感恩節;往後預測,那是聖誕節;原地踏步,這是頒獎季。

    這可以是一個無比熱鬧的檔期,卻也可以是一個無比冷清的檔期。“哈利-波特”係列和“暮光之城”係列成為了該檔期的贏家之後,電影公司紛紛都在嚐試挖掘出該檔期的更多潛力,但時好時壞,猶如段譽的六脈神劍一般,勝負著實難以預料。

    011年的十二月第一周,就是這樣一個無比冷清的時刻。

    三周前,“暮光之城:破曉(上)”正式首映,在一片口誅筆伐之中,交出了一億三千八百萬的曆史新高,再次向人們展現了粉絲電影的巨大市場能量,但隨後一周,“破曉”的次周跌幅就高達百分之七十,以雪崩的姿態一夜之間將檔期的熱浪平複了下來。

    緊接著來到這一周,“抗癌的我”居然就是唯一一部全新上映的作品,但這僅僅隻是一部投資八百萬的作品,整個北美票房市場就猶如破產的底特律一般,一座鬼城,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杳無人煙。

    獅門影業選擇這個檔期,意圖著實再清楚不過了,就是搶空擋。現在看來,他們的策略無疑取得了成功,就連頒獎季作品都放棄了本周,僅僅隻有一部“羞恥”在十間院線點映,這使得“抗癌的我”成為了唯一的矚目焦點。

    即使是空檔,這也顯得冷清得過分了。

    可是,假期檔的走向始終都沒有人能夠預料,這一次也是如此。“抗癌的我”舉行首映之後,先是在林肯中心引爆了一場堪比“破曉”的圍觀狂潮;而後網絡新聞的熱度甚至超過了“破曉”,直逼暑期檔的“哈利-波特”大結局;然後是媒體綜評的讚譽熱浪撲麵而來,聖誕節的沸騰似乎迫不及待地就在十二月初引爆。

    “華盛頓郵報”,九十一分,“如此題材的電影很容易就陷入大徹大悟的人生感悟、又或者是煽情過猛的情感洪流、亦或者是脆弱不堪的狗血喜劇,但幸運的是,’抗癌的我’成功地避免了這些窠臼,奉獻了一部輕鬆歡愉的喜劇,將思考和回味留給了觀眾。也許完美的結局太過好萊塢了,但這是根據編劇真實經曆改編的,誰還能有更多抱怨呢?”

    “綜藝”,八十八分,“聚焦於疾病的電影能夠展現出如此細膩的關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抗癌的我’做到了,拒絕將痛苦隱藏起來,也拒絕將傷痛放大出來,電影找到了自己的表達方式,觸動了每一位觀眾的內心。順帶一提,藍禮-霍爾絕對是作品的靈魂!”

    “洛杉磯時報”,八十八分,“這是一部簡單而純粹的電影,它希望觀眾捧腹大笑,它做到了;它還希望觀眾品味人生,它也做到了。”

    “美國周刊”,八十八分,“每一個橋段、每一個劇情、每一個轉折都是如此老套、如此熟悉、如此套路,但,你會捧腹,你會落淚,你會感動,你會幸福。重要的是,你會喜歡。”

    “紐約時報”,八十三分,“精彩絕倫的表演,這是一個加分項,塞斯-羅根、藍禮-霍爾、安娜-肯德裏克出色地完成了他們的任務,甚至帶來了驚喜——特指藍禮-霍爾;細膩紮實的劇本,在冷酷的現實和戲謔的幽默之中找到了平衡點,這就是一場勝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