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九九零章 兩邊下注(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崇禎三年冬到崇禎四年春的塞北草原上,各部落饑荒的情況要比後金國內好上一點。

    對他們來說,天氣的幹旱與寒冷是一樣的。

    但與往常頻繁發生的雪災不同的是,嚴重的幹旱在讓草原上的牧草枯死得更早的同時,到了往年厚重的冰雪覆蓋草原從而造成雪災的月份,草原上並沒有降下大雪。

    草原上的牧草雖然早就幹枯了,不過仍然可以給過冬的牛羊提供一些草料。

    有了草料,牛羊就不會成批成批的餓死。

    而有了牛羊,草原上的蒙古人就有了衣食來源。

    就算是遭遇了旱災,部落裏的牛羊比往年會少一點,但是也不至於什麽都沒有,以至於讓大量老弱人口凍餓而死。

    尤其是喀喇沁和庫倫部的蒙古人,他們的情況更是要比科爾沁四部和漠北蒙古諸部好上許多。

    因為大明朝遼東、薊北和宣大沿邊各口的貿易,並沒有對他們這些歸附的外藩蒙古部落關上大門。

    相反,皇明內務府以及九邊各口的商行商販,不僅能夠與他們進行貿易,而且隻能與他們進行貿易。

    如今,庫倫部的蒙古人與來自大明朝遼東、薊北以及邊內的商隊,主要在營州城(三座塔,即後世遼寧朝陽)內貿易。

    而喀喇沁諸部則更加寬鬆,既可以在營州城貿易,也可以在寧城、八裏罕甚至是熱河城,與南來北往的大明官方和民間商隊貿易。

    他們手裏的牛、羊、馬匹和奶製品等等草原上常見的東西,都可以為他們換取足夠數量的草料、鹽茶、烈酒和糧食,比如棒子麵、土豆幹、地瓜幹。

    尤其是棒子麵和地瓜幹這兩種在大明境內產量高、價格又低廉的粗糧,在崇禎三年冬至崇禎四年春食物匱乏的東蒙古草原上,成了許許多多喀喇沁部和庫倫部蒙古人的救命糧。

    所有這些,對後金國以及歸附後金國的蒙古部落禁止輸出的戰略物資,在營州、寧城、八裏罕、熱河、多倫諾爾以及九邊的幾個重要邊口榷場,對喀喇沁諸部、庫倫部以及多倫諾爾等歸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卻都是敞開了供應。

    隻要你有錢,你就可以買得到。

    如果你沒錢,那麽你有牛羊、馬匹、毛皮以及各種各樣的奶製品,也可以以物易物直接交換。

    如果你既沒有錢,也沒有足夠的牛羊馬匹等物資可以換取,那也沒關係。

    隻要有了駐守在邊外的那些督、撫、總兵或者監軍們的擔保,你甚至可以從皇明經世銀行開在熱河或者歸化的分行,申請到小額的低息貸款。

    這其中的細節,齋桑當然並不清楚,不過他卻明白,正是因為南邊的喀喇沁與庫倫部擁有與大明朝貿易的特權,所以他們那邊的日子,要比科爾沁這邊兒好過。

    若是比起遠在漠北的那幾部蒙古人來說,那就更是好得多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