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六一三章 危險平衡(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鄂爾多斯部首領額璘臣的濟農之位,可不是他自封的,是世襲而來的。

    而且這個濟農的職務,已經由鄂爾多斯部世襲了將近二百年了,豈能是說廢除就廢除的?

    濟農,也叫吉囊,都是蒙語音譯,而其在蒙語裏的意思,其實是副汗的意思。

    在韃靼小王子達延汗統一韃靼各部,驅逐了瓦剌之後,將蒙古東部西部,劃分為左翼右翼六個土門萬戶,任命自己的次子為濟農,也就是副汗,駐紮在河套之地的鄂爾多斯,代表自己這個蒙古大汗,管理蒙古右翼的三萬戶。

    左翼三萬戶傳給長子,然後一代代傳到了林丹汗的手上。

    右翼三萬戶傳給次子,然後一代代傳到了額璘臣的手上。

    所以說起來,額璘臣與林丹汗是二百年前是一家,都是韃靼小王子達延汗的子孫。

    正因為如此,當達延汗的時代成為曆史,土默特的首領俺答崛起,並且自立為阿勒坦汗的時候,他也沒有敢於廢除鄂爾多斯部世襲的濟農職務。

    到了林丹汗率部西遷,最終來到庫庫和屯的時候,他不僅驅逐了土默特俺答汗之孫順義王卜失兔,而且還一舉廢除了鄂爾多斯部首領額璘臣的濟農職位。

    光是從這個舉措就能看出來,這個林丹汗到底是有多麽的任性。

    可以說,不管他走到哪裏,都是四麵樹敵,幾乎把他能夠開罪的人全都開罪了,也幾乎把所有潛在的盟友都變成了自己的敵人。

    好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察哈爾部雖然今非昔比,但是跟著林丹汗西遷的人馬部眾,還是多達十數萬。

    這樣一支在西拉木倫河流域與女真人征戰多年,又逃過了女真騎兵追殺的隊伍,對於已經習慣了定居農耕生活的土默特部來說,卻是一支不可抵擋的力量。

    天啟七年底,崇禎元年初,就在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忙著清除閹黨、穩定朝局,全力以赴搞活朝廷財政的時候,鳩占鵲巢入主了庫庫和屯的林丹汗,也指揮著自己的百戰精銳,迅速壓服了漠南蒙古的反抗。

    大明冊封的順義王、俺答汗的孫子卜失兔帶著數千部眾,趁著黃河結冰,向西逃過了黃河,進入了鄂爾多斯。

    而收留了卜失兔的鄂爾多斯首領蒙古右翼濟農額璘臣,也被林丹汗廢除了濟農的職務。

    及時歸順林丹汗的永謝布部首領卻熱思塔布囊,獲得了林丹汗的信任,被授予了代管蒙古右翼三萬戶的濟農之位,作為庫庫和屯的東部屏障,駐牧在達來諾爾湖附近。

    原本曆史上,林丹汗驅逐了大明冊封的順義王之後,就向大同巡撫要求互市和犒賞,但是當時的大明君臣卻斷然拒絕了他。

    一來,大明朝廷本身財政就十分困難,連大明京師的塞北屏障,也就是薊鎮邊外的喀喇沁部的年賞都取消了,哪裏有多餘的錢糧給他啊!

    二來,大明朝廷正兒八經冊封的順義王都讓你林丹汗給驅逐了,你這屬於完全無視大明朝廷的權威啊!

    大明朝廷沒有能力出兵去為順義王主持公道已經有點說不過去了,此番要是再與你這個驅逐了順義王的林丹汗通商互市或者給予錢糧救濟,大明朝廷的顏麵何在啊!

    所以,曆史上的林丹汗在請求互市和犒賞遭到拒絕之後,立刻就率軍攻打大同,還差點攻破了大同鎮的長城防禦。

    但是這一世,卻全然不同了。

    林丹汗的要求,沒有被拒絕。

    相反,崇禎皇帝在設立理藩院之後,立刻就指示理藩院使吳惟英,在大同邊外的東勝衛舊地,開辟了通商互市的榷場,隨後,來自大明內地的鹽、茶、糧食、鐵器、布匹、絲綢、藥材等緊缺物資,開始通過榷場貿易進入庫庫和屯,進入林丹汗統治下的漠南蒙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