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六零三章 暗藏玄機(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六科廊以小製大的權力和太監們的權力一樣,都是皇帝給的。

    與此同時,也都是一把雙刃劍。

    朱元璋當初製定這樣的製度,目的是為了反製宰相或者朝中權臣的權力。

    後來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撤銷了左右丞相的設置,讓六部直接向自己奏事,直接聽命於自己,但在同時,他卻沒有撤銷六科廊。

    他的初心是好的,擔心將來自己的子孫後代之中,一旦出現了暗弱之主,那麽朝堂之上有了六科廊言官的製約,皇帝就不至於被六部尚書或者朝中顯貴大臣所欺瞞或者架空。

    因為六科分別對應朝廷的六部。

    六部所有公文或者草擬的旨意,都要經過六科的審核,審核不能通過者,六科可以封駁,使之無法生效。

    朱元璋的初心當然是好的,但是六科廊這種位卑而權大的設置,到了明末卻成為了黨爭的工具。

    六科廊言官們不問是非隻看門戶的彈劾與封駁,讓朝堂政務陷入一次又一次停滯和混亂。

    不僅降低了朝廷決策的效率,而且搞亂了是非尊卑。

    對於崇禎皇帝主動限製六科廊的權力,還以君權天授的忠君大義拿走了六科廊的封駁之權,內閣諸臣和六部堂官們則是樂見其成。

    除了六科廊的言官們以祖宗法度為由上書力爭之外,沒有有分量的大臣站出來說話。

    因為對於朝中有分量的大臣們來說,六科廊言官的權力過大,對他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製約或者威脅。

    尤其是內閣輔臣和六部尚書,人人都覺得身上頓時少了一道枷鎖。

    而對於如今的崇禎皇帝而言,他是不得已而為此。

    因為,這一把利劍既然不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控製在自己的手中,那麽就隻好將它放到劍鞘裏了。

    正因為這樣,這一次縱然是朝議紛紛,但是崇禎皇帝還是快刀斬亂麻地,很快就通過了對平定奢安之亂有功之人的封賞詔書,隻對其中一些不是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問題,略微做出了一些調整。

    對禦史言官們關注的朱燮元馭將不嚴,甚至公然放縱麾下各部燒殺搶掠的問題,隻以一句話發給六科廊和都察院的一句上諭答之。

    崇禎皇帝在指明了傳給都察院和六科廊官員的上諭中說道:“朝廷平定西南,事體亦大,然朝官身臨前線任事而專責者,不過朱燮元以下數人耳!朕未見此時上書爭議功賞之人曾出一分力!以無功而評有功,已屬本末顛倒,而以無功妒有功,更是其心可誅!”

    皇帝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而朝中重臣沒有什麽人站出來反對,也讓一些人首鼠兩端。

    因此,收到了這個上諭之後,都察院和六科廊的禦史言官們,頓時消停了不少,原本還想接著上書刷存在的,也都偃旗息鼓了。

    崇禎二年八月十二日,就在西南平定的消息傳開十天之後,大明朝廷封賞西南有功將士的詔書,正式昭告天下。

    而曾經參與過平定西南奢安之亂戰事的講武堂總監傅宗龍,則被崇禎皇帝親自點名,成為了這一次朝廷傳旨封賞西南將帥的欽使,帶著大隊的錦衣衛人員和一封封封爵升官的聖旨,以及被皇帝親自點名前往西南任職的一批官員,離京南下,一路輾轉前往西南去了。

    根據皇帝最後的旨意,朱燮元在功封靖南侯的同時,交卸了南京兵部尚書的兼職,同時也失去了兼領四川、湖廣、廣西軍務的權力,從此專任雲貴總督,而且不再駐留貴陽兼任貴州巡撫,而是要在旨到之日,帶著自己的督標羅乾象所部,將雲貴總督的行轅從貴陽移駐到昆明去。

    也就是說,得封靖南侯的朱燮元將專任雲貴總督兼雲南巡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