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六零三章 暗藏玄機(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至於原雲南巡撫年近七十的閔洪學,則以撫滇七年、久而無功為由,被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直接免去巡撫之職,旨到之日即令致仕回鄉。

    朱燮元離任貴州之後,由現任貴州布政使邵捷春升任貴州巡撫。

    邵捷春是朱燮元的得力助手,這一次雖然沒有立下軍功,但也被李國鐠等幾位重臣,列入了轉運有功文臣的名單之中,因此得以就地接替朱燮元兼任的貴州巡撫之位。

    而接替邵捷春擔任布政使的人選,則是在水東宋氏十二馬頭轄區進行改土歸流有功的貴州參政鄭朝棟。

    至於貴州都勻知府,雇傭民夫跟著轉運押送機械糧秣輜重的陳熙韶也時來運轉,沾上了平定奢安之亂的功勞,成功升任貴州參政。

    而其空出來的貴州都勻知府的位置,則由上書反對朝廷封賞聖旨的戶科左都給事中魏呈潤接任。

    這一次,一並跟著傅宗龍一行人南下而去。

    除了朱燮元的職務,崇禎皇帝做出了調整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封賞被做了改動。

    川東永寧衛是侯良柱這個新出爐的定彝伯的老家,這一次也被崇禎皇帝直接改名定彝衛。

    而侯良柱的兒子侯天錫在被改封為定彝衛世襲指揮同知的同時,也被皇帝欽點入京,擔任任禦前侍從武官。

    朱燮元的嫡長子、庶次子被封賞任用的同時,其嫡三子朱兆憲被欽命到雲貴總督行轅隨軍聽用,同時,賜其嫡四子朱兆宣為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

    而貴州總兵官許成名的長子許盡忠,同樣被授予錦衣衛北鎮撫司千戶,令其旨到之日赴京上任。

    與此同時,最令李國鐠、徐光啟、張惟賢以及朝中重臣們感到意外卻又樂見其成的是,崇禎皇帝將這一次從征水西有功的西南土司,除了一貫忠順有加的石柱土司、保靖土司之外,其他土司首領得到的封地,全都不在水西。

    平定水西之亂的作戰之中,除了石柱土司和保靖土司之外,立功最大的莫過於羅乾象麾下的穿青苗土兵。

    這一次,羅乾象及其麾下僅剩兩千五百餘人的穿青苗兵,被崇禎皇帝處心積慮地封到了孟養府,而且滿足了羅乾象由來已久的心願,那就是為自己麾下失去了家園的穿青苗人,尋找一塊可以世世代代居住的領地。

    崇禎皇帝在給雲貴總督朱燮元的聖旨之中,讓他在大明廢棄了的蒙養府舊地之上,重新設立孟養衛,將原孟養府舊地賜予羅乾象及其麾下穿青苗土兵,並以羅乾象為孟養衛指揮使,許其子孫世襲罔替。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聖旨之中提起的這個孟養府,正是後世緬甸的密支那一帶。

    明初洪武年間,大明軍威之盛一時罕逢敵手,收複雲南之後,在密支那一帶設立了孟養府,收歸雲南管轄。

    永樂年間,當地土人叛服不定,大明朝廷在此設立軍民宣慰使司,開始任用當地土官。

    萬曆年間,朝廷先後有朝鮮之役、播州之役,孟養本地的土官趁機發動叛亂,朝廷無力鎮壓,於是孟養地區隨即失去了管控,不複為朝廷大明所有。

    結果,數百年之後,原屬中華版圖的孟養,這一片肥沃土地,落入緬甸之手,成為了緬甸的密支那。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雖然暫時還騰不出手來向西向南拓展版圖,但卻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這塊伊洛瓦底江畔的肥沃而富含各種礦藏的土地,被緬甸的東籲王朝所滲透和蠶食。

    而將羅乾象所部穿青苗兵封到這裏,既解決了對羅乾象及其麾下穿青苗部落的封賞安置問題,又可以先行在這個地方埋下一顆釘子,以便將來徹底解決西南問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