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二一八章 熹宗歸葬(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如今,當了一年的大明天子之後,崇禎皇帝對於朝政的熟悉和控製,已經基本上做到遊刃有餘了。

    皇極殿大朝會,也從最初剛剛登基時候的天天上朝,改成了每月兩次的朔望朝。

    朔望朝,是曆史更為悠久的一種傳統了。每個月裏,皇帝隻在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搞一次在朝京官的大朝會。

    現在,崇禎皇帝也恢複了這個古老的傳統,之前堅持了幾個月之久的逢五大朝,也放棄了。

    對於清流禦史的上書批評,如今的崇禎皇帝依然采取置若罔聞的態度,隻要內閣和軍機處的幾位重臣不反對,那就無關痛癢。

    當然了,皇帝因為大殺閹黨而在士林之中快速樹立起來的好名聲,如今也在一批批清流君子的批評下,開始往下坡路上走了。

    不過,內閣和軍機處幾位重臣卻沒有人站出來反對,至於原因,崇禎皇帝當然心裏有數。

    人都是自私利己的,皇帝舉行大朝會的目的很明顯,其中一個就是要用朝堂之上所有有資格上朝參與廷議的朝臣,來稀釋和製衡內閣閣臣手中的權力。

    有明以來,當皇帝對內閣不滿的時候,就會頻繁舉行大朝會,通過訴諸廷議,讓更多人參與到朝堂決策之中,從而稀釋內閣閣臣的分量。

    因此,皇帝恢複朔望朝,既師出有名,又對內閣和軍機處有利,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畢竟內閣和軍機處的大臣們,一直在文華殿和武英殿,與皇帝保持著通暢的聯係。

    所以,如今的皇極殿大朝會,除了朝廷需要興師動眾地搞的一些禮節性、程序性的活動之外,就是公開宣布一些重大的詔令頒布、人事任免、朝廷決議了,已經完全流於形式。

    然而,即便是大朝會已經淪為了形式,有需要搞的時候,還是要搞一搞的。就像後世紅朝每年三月搞的那些年度大會,雖然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但是該開的時候還是得開一開的。

    大行皇帝也即是熹宗皇帝歸葬德陵的日期、程序和儀式,就是在十月十五的大朝會上定下來的。

    到了十月二十八日寅時,也就是淩晨三點多,崇禎皇帝起床更衣,然後與皇後周氏、麗妃田氏、靜妃袁氏,以及蘭妃博爾濟吉特氏一起,身著素服,在司禮監在京諸內臣的陪同下,先去鍾粹宮,請了熹宗皇帝的懿安皇後,一行人在燈火通明的紫禁城中步行,來到了大行皇帝停梓處,也就是武英殿後麵的仁智殿,俗稱白虎殿。

    到了這裏,在早已等候在此的禮部官員指導下,與內閣閣臣、軍機大臣們一起,先行祭拜一番,讀了一通祭文,然後燒掉。

    祭文的內容,大概是告訴熹宗皇帝,今日就要歸葬了,請他安息的意思。

    正式起靈之前,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都得先哭上一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