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一六七章 鴨綠江口(1/2)

    後金使者揚古利和達爾漢,在吉日嘎郎圖諸部會盟結束之後的第二天午後,趕回了沈陽城的汗王宮,向黃台吉報告了這個消息。

    而此時的黃台吉,卻是剛剛從沈陽城的大東門外閱兵誓師回來。

    雖然派出去征討東江鎮的幾個人,都不是他喜歡的人,但是畢竟是代表後金軍隊出征東江鎮明軍,所以表麵上的功夫該做還是要做到位。

    更何況,這幾個人雖然都是大金國裏不服他的大刺頭,但是他對這幾個人打仗的能力還是很認可的。

    比如,鑲藍旗的旗主、四大貝勒中排名第二的阿敏,為人雖然粗魯無禮,但卻是一員能征慣戰的猛將。

    再比如,鑲紅旗的旗主、老奴死前親封四小貝勒之一的阿濟格,雖然向來對黃台吉看不順眼,心懷不忿,甚至是怨恨頗深,但是打起仗來敢衝敢拚,說起來也是一員虎將。

    再配上老奴奴兒哈赤的女婿之一,素來足智多謀、行事謹慎的複州總兵官愛塔,此次東征東江鎮應當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黃台吉是這麽想的,阿敏、阿濟格也是這麽想的。

    所以,黃台吉閱兵誓師之後,阿敏、阿濟格和愛塔三人,各領本部人馬,總計馬步軍兩萬餘人,就在當日,即九月初十日上午啟程出發了。

    大軍日行七十裏紮營,中間經過遼陽城、連山關、鳳凰城等地,四日之後的傍晚,到達了鴨綠江口的鎮江堡,也就是後世的丹東附近,紮下大營,預備次日渡江往攻鐵山城。

    一路上順風順水,波瀾不驚,阿敏以為這是個好兆頭,心情也很不錯。

    紮營完畢,已是天光暗淡,夜幕升起,阿敏讓人叫來了阿濟格和愛塔,前來他的大帳商議軍情。

    見二人到來,二貝勒阿敏摸著燈光下他那油光鋥亮的大禿腦袋,緩緩說道:“今日大軍已經順利到了鎮江堡,休整一夜,我意明日清晨渡江,先下義州和定州,然後圍了鐵山城,等毛文龍那南蠻子前來救援,然後我大軍圍城打援,一舉滅了此賊。你們兩個意下如何?”

    這裏說的義州,當然是位於鴨綠江對岸朝鮮的義州,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新義州。

    劉愛塔,也就是劉興祚,先是看了看阿敏,然後又看了看阿濟格,見阿濟格在沉思醞釀,所以自己也沒敢先開口。

    果然,過了一會兒,阿濟格說道:“圍城打援倒是不錯,但是我大軍既來,何不繞開義州、定州,而徑直圍了鐵山。鐵山城可是東江鎮必救之所。攻敵之必救,才是圍城打援最好的策略。不知二貝勒以為如何?”

    此時的阿濟格隻有二十四歲,若論資曆地位,照比已經四十多歲的阿敏來說,那可是差著很遠,但問題是阿濟格根正苗紅,是老奴奴兒哈赤的第十二個親生兒子,也是晚年比較寵愛的幾個兒子之一。

    若論親疏遠近,阿敏可就不行了,畢竟他隻是老奴的侄子,而且是老奴殺了其父兄之後念其年幼而收養下來的這麽一個侄子,雖然如今貴為二貝勒,可是較起真來,還是阿濟格說話更管用。

    阿濟格說完這話,阿敏麵色就不太高興了,說道:“我打過朝鮮,知道義州、定州守軍不多,但漢民卻眾,我等若棄之不理,徑直去圍鐵山城,若義州、定州守軍募民來救鐵山,我們兩麵受敵,豈不是弄巧成拙?”

    說完這話,阿敏也不給阿濟格反駁的機會,直接問劉興祚:“愛塔額駙,你以為該當如何?”

    劉興祚看這兩人鬧了別扭,心說這真是一個天賜良機,於是斟酌一番說道:“二貝勒與十二貝勒所言皆有道理。以奴才看,若是定了圍城打援的主意,我大軍何不圍了江東的義州,等著東江鎮明軍來援,然後野戰擊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