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一六七章 鴨綠江口(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若擔心義州兵少,東江鎮舍了義州不肯來救,我大軍倒不如先在鎮江堡頓兵數日,毛文龍所部知道我軍來此,不論他是否知道我軍真正意圖,相信都會來派軍增援義州。待援兵入城,我大軍再圍之,屆時恐怕毛文龍就不得不救了。這是奴才的一點淺見。請兩位貝勒參詳。”

    三人三個看法,阿敏摸了摸新剃的腦袋,最終幹脆說道:“大軍臨行之前,大汗曾有言在先,凡事由我三人商議決定,若三人意見不合,則以我為主。如今我三人意見並不一致,那就由我一言而決。你二人可有意見?”

    這一回,劉興祚槍先說道:“大汗所言,奴才知道,自然遵照執行,奴才請二貝勒一言而決。”

    劉興祚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想給東江鎮的毛文龍所部留出足夠的反應時間,盡量不讓後金軍隊繞開義州和定州,直奔鐵山城。

    劉興祚逃離後金,回歸大明的心思始終都在,如今奉命跟著阿敏和阿濟格征討東江鎮,在他看來就是一個好機會。不管是臨陣倒戈,還是怎麽樣,隻要逮著了機會,就能逃到大明的一邊。

    這個心思,在八月底毛文龍派人與劉氏兄弟聯係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他的幾個兄弟也都在秘密地做著準備。

    劉興祚的話一說,阿濟格雖然還想反對,但現在二對一,而且阿敏和劉興祚說的沒有錯,臨行之前黃台吉為了在關鍵時刻統一事權,確實說過這樣的話。

    所以,阿濟格也隻好說道:“大汗所言,我自當遵從。隻是我大軍遠來,正應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趁東江鎮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鐵山城,若上天眷顧,或可一氣而下。如今二貝勒卻說先打義州定州,如此一座座城池打下來,大軍再圍鐵山,東江鎮豈能無備?還請二貝勒再行斟酌!”

    阿敏一聽,似乎也有道理,剛想說話,劉興祚再一次搶先說道:“十二貝勒所言自然沒錯。可是我大軍數日之間,從沈陽趕至鎮江堡,已經疲憊不堪,若是明日清晨,再一路疾馳百餘裏,趕至鐵山城下,也必定是強弩之末,又如何能夠發起作戰?!屆時,若鐵山守軍出城來攻,我們戰還是不戰?戰則士卒疲憊,不戰則銳氣盡失!以奴才看,倒不如步步為營來得穩妥。”

    阿濟格聽完這話,若有所思地看了劉興祚一眼,然而不待他再說話,阿敏就已經說道:“愛塔額駙此言有理!我意已決,明日清晨渡江,先攻義州!”

    在阿敏的大帳之中議完了事情,劉興祚回到了自己的營中,很快就招來了自己的弟弟劉興治和心腹將領金應魁,三個人一番計議之後,秘遣心腹之人,連夜繞道鴨綠江畔,從東門進了鎮江堡。

    而如今鎮守著鎮江堡東門的將領,正是劉興祚的另一個弟弟劉興賢。

    而劉興賢見了來人之後不久,也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手下,一個叫王弼的親兵把總,連夜出東門而去。

    由於阿敏的長子愛爾禮如今沿江駐紮,把持了鎮江堡附近所有的渡口,搜羅了鎮江堡附近所有的渡船,所以王弼並沒有嚐試著過江去義州或者鐵山,相反,他選擇一路南下,直到離開了鴨綠江口十幾裏,才轉而往東,來到了海邊大東溝。

    如今的大東溝,就是後世的東港,而大東溝的東南麵海上,就是東江鎮布防的一個島嶼,名字叫作大鹿島。

    王弼來到這裏不久,就在海邊一處地方,點起了一盞紅燈籠。

    又過了沒多久,海麵上出現一條小船。隻見那艘船隻靠了岸,王弼迅速上了船,跟著船隻往大鹿島的方向行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