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三十六章 遣人南下(1/2)

    軍機大臣以下眾人,聽完皇帝所說的話,心裏皆是暗讚皇帝的聖明。

    這時,孫承宗說道:“陛下,神機營之中火槍火炮,此前皆為兵部、工部所屬之軍器局、兵仗局等有司在監造,雖然數量不少,但多是製造粗陋之鳥銃鳥槍,炮則多虎蹲炮,操作繁瑣,射程也不遠,遠不如天啟三年所購之西洋火炮犀利。是以,臣請陛下仿照天啟年間舊例,遣人南下,到濠鏡澳與西洋葡人接洽求購,然後再由朝廷開廠仿造,如此可事半功倍。”

    然後看了看皇帝,孫承宗又接著說道:“臣舉薦孫元化專責其事。”

    對孫承宗的說法,朱大明當然讚成,於是看著孫元化說道:“火器鑄造雖然困難重重,然是卻是勢在必行,非造不可。今日,朕命你為工部侍郎,工部下轄的王恭廠火藥局、軍器局、盔甲廠,以及軍機處軍械司,內廷的兵仗局,從今往後,皆歸你調遣,就由你來提督朝廷火槍火炮製造諸事。”

    孫元化聽完這話,難掩心中的激動,躬身行禮,用顫抖著的聲音答道:“陛下恩遇,臣萬死難報。請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為陛下打造軍國利器。”

    朱大明對孫元化點了點頭,接著說道:“孫閣老推薦你總理鑄造火炮之事,又有向西洋人購炮之說,此事你可願往?”

    孫元化毫不猶疑地答道:“天啟三年,臣在遼東之時,朝廷決議購炮,當時即是由臣等負責,曾經通過洋夷,從濠鏡澳購買西洋紅夷大炮二十三門,如今鎮守寧遠、錦州、山海關之紅夷大炮,即是購自洋夷。”

    朱大明一聽之下大喜,心說真是找對人了,隨即對他說道:“既然如此,此事就交給愛卿了。需要多少銀子,卿與西洋紅夷接洽清楚之後,可隨時報朕。至於南下壕鏡澳之事,軍機處新建,如今卿等事務繁忙,可遣熟知其事的部屬前往。”

    孫元化一聽,即刻說道:“陛下,請恕臣冒昧,臣之犬子和鼎、和鬥二人自幼跟隨臣之左右,對壕鏡澳和西洋火炮有所了解,並略懂西洋語,如陛下恩準,臣願舉薦犬子帶人到壕鏡澳,為朝廷購置槍炮軍械。”

    這個提議,朱大明當然同意,並當即給擁有生員功名的孫和鼎授予軍械司火器局監督的職務。

    曆史上,萬曆、天啟年間徐光啟、李之藻以及畢懋康等人,就先後向朝廷提出了裝備西洋火炮的建議。

    後來,崇禎皇帝認識到了火炮的作用,也派了人員赴澳門購買西洋火炮,可是他對外臣不是很放心,所以派的是太監,結果耗時將近一年也沒有買成,隨著朝廷太監內侍們,從澳門前往北京的大批葡萄牙退伍炮手,被攔在了半途上,不準過境,最後不得不又回了澳門。

    當然,後來崇禎皇帝又派去了一次,這次倒是買了不少,可惜一來一去這個辦事的效率太低,等到終於買回來的時候,大明王朝已經日暮途窮,難以挽回了。

    其實明朝初期的時候,火炮就已經在軍隊裏廣泛應用了,當時對付元軍的馬隊,主要就是靠火炮,後來明成祖多次出征塞外,也都是帶著大量的火炮。

    可惜的是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到了明末中國的火炮技術並沒有取得長足的進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