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三十六章 遣人南下(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主要原因可能是周邊的異族普遍都比大明落後很多,大明原來的火器,對付他們就足夠用了,所以也就沒有發展的動力。

    而此時的歐洲,剛剛經曆了多年的戰爭,正在全世界搶奪殖民地,對火槍火炮的需求很大,所以技術發展也很快。

    如今在澳門就有一些葡萄牙人的火炮鑄造廠,之前購買的火炮就來自那裏。

    公元一六二三年,朝廷同意了孫元化等人的建議,從澳門購買了四門西洋火炮,並邀請了四名葡萄牙炮手北上,在孫承宗、袁崇煥軍中負責教授和指導火炮的使用。

    曆史上,崇禎三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三零年的時候,孫元化時任登萊巡撫,又奏請朝廷同意,從澳門購買大批火炮,並雇傭了二百多名葡萄牙人炮手到軍中服務。

    可惜的是隨後發生的孔有德、李九成叛亂,攻陷了登萊,裹挾了大量洋人炮手和火炮專家,跟這些叛軍一起渡海投降了滿清,這些西洋火炮和西洋火炮專家大部分都便宜了滿清。

    當然,如今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便宜事了。

    這次軍機處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朱大明又招來了孫承宗和孫元化,就盡快派遣新任的火器局監督孫和鼎等人前往澳門購買西洋火炮,雇傭西洋火炮專家和炮手的事情,商議了一個上午。

    也就在這個上午的議事過程中,朱大明第一次聽到了湯若望這個洋人傳教士的消息。

    湯若望的名字,在後世也是大名鼎鼎,這個德國人,在萬曆四十七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一九年的時候,從葡萄牙人控製的澳門,進入內地,並一路輾轉北上,先是到了京師,居留幾年後,又去陝西傳教。

    此人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但同時也是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學者,最有用的是,他還是一個懂得礦物冶煉和槍炮鑄造的專家。

    明朝滅亡之前,給朝廷建立過火炮鑄造廠,督導鑄造成功了很多門西洋紅衣大炮。

    然而當時的崇禎要錢沒錢,要兵沒兵,即使鑄造了一批火炮,最終也沒能挽回滅亡的命運。

    從孫元化這裏,朱大明得知,如今的湯若望正在西安傳教。

    急於利用湯若望鑄造火炮的朱大明,當即就讓孫元化盡快派人去西安聯係湯若望,以大明皇帝親自召見這個理由,請其馬上啟程趕回北京。

    雖然自行鑄造火炮需要時間,可能一年兩年都不見得能有多大的成效,但是隻要這個事情起步了,開始幹了,相信幾年之後就會收到大成效。

    而在這整個事情中,湯若望以及他的西洋傳教士朋友們則非常重要。

    當然了,徐光啟、孫元化這些中西學都明白的人,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朱大明還對孫元化說:“你要跟前去濠鏡澳購買西洋火炮的人說清楚,西洋火炮,朝廷固然要買,同時西洋火炮人才,西洋火炮炮手、工匠,也是多多益善。能夠的槍炮盡量購買,能招募的人才也要盡量招募。朕會令錦衣衛沿途保護這些西洋紅毛夷的安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