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五百零二章 變一個企業出來(2/3)

    想法有了,但具體如何做,還得重裝辦這邊來拿主意。羅翔飛隻知道這是一個好點子,但在細節上還想不明白。商品經濟對於他這一代人來,實在是太陌生了,他不知道怎麽才能把這家公司做好。

    馮嘯辰是一個從市場經濟年代裏穿越過來的人,對於如何用經濟手段來達到管理目標,有著許多別人不具備的經驗。羅翔飛找馮嘯辰談過幾次,聽馮嘯辰了一些想法,感覺很有啟發。他曾向馮嘯辰過,一旦這家公司成立起來,要聘馮嘯辰當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至於總經理,那當然是由羅翔飛來擔任的,這一點誰都清楚。

    聽馮嘯辰要變一家企業出來,吳仕燦便敏感地想到了裝備工業公司這件事。他原本以為這件事怎麽也得醞釀幾年時間才能有些眉目的,但聽馮嘯辰這個意思,似乎是希望這家公司馬上就能夠成立,以便承接他們這次在非洲拿到的訂單。

    “咱們成立一家公司,從非洲承接業務,然後再把業務分包給各家裝備企業,這不就是我們理想的管理模式嗎?”馮嘯辰道,“要用經濟手段來管理經濟問題,首先就是手上要有錢。商品經濟年代裏,沒有錢一切都是空的,話不會有人聽。”

    “這樣也行?”吳仕燦目瞪口呆。他早知道重裝辦要成立公司的事情,但對於公司如何運作,他是一點想法也沒有,充其量就是覺得以後也許應當把一些國家撥款變成商業合同,加一些獎懲機製之類的。但國家通過重裝辦下發的撥款本身也並不多,就是一些科技專項資金啥的,一年幾百萬的樣子,分到各家企業頭上也就是點毛毛雨,起不到左右企業經營行為的作用。

    吳仕燦經手過的最大的一筆錢,是馮嘯辰從德國弄來的裝備科技基金,那筆錢有高達一億元之多。但這錢其實是屬於基金會所有的,重裝辦隻能算是過路財神,不可能把這錢當成裝備工業公司的錢來花。

    現在,馮嘯辰卻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由重裝辦出去攬業務,再把這些業務分包給各裝備企業做。總包與分包的這種模式,吳仕燦是懂的。能夠擔負總包業務的企業,都是極有實力的企業,如日本的秋間會社、森茂鐵工所之類,這些企業負責技術研發,形成核心技術之後,再招募其他企業來當自己的外包商,賺取高額的利潤。未來的裝備工業公司如果能按這樣的模式來運作,倒也真符合了重裝辦的初衷了。

    “我覺得馮這個想法可行。”王根基插話道,“咱們是國家裝備工業公司,出口成套裝備是名正言順的事情。咱們和非洲國家簽合同,再讓下麵的企業來製造,這並不違反原則。下麵那些企業如果不服氣,可以自己去攬活呀,我就不信非洲人會更相信他們,而不相信我們。”

    馮嘯辰笑道:“最關鍵的是,他們壓根就沒有出口權,怎麽可能出去攬業務呢?咱們跟國家的那幾家進出口公司打個招呼,涉及到成套設備出口的事情,一律由咱們負責,這一下就把下麵的企業給卡死了。”

    “這個辦法好,哈哈,我怎麽給忘了?”王根基大笑起來。馮嘯辰的這個辦法,其實就是利用重裝辦的特殊地位,搞出口壟斷。國家這幾年雖然在大力提倡放權,但進出口權一直是把得很緊的,尤其是涉及到外匯的業務,屬於國家管理很嚴的業務。重裝辦要壟斷這方麵的業務,下麵的企業還真沒啥辦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