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當王爺

第525章 來自金陵的惦念(1/3)

    “會說話,你就多說點。”

    朱振站定身形,望著遠方的滔滔江水,天上是連綿不絕的雨絲,他的臉上浮現起淡淡的笑容,語氣越發的風輕雲淡,“想要變革,想讓我們的國家強盛,想讓我們的民族不在受異族的壓迫和奴役,肯定要從教育開始。”

    他說的簡簡單單,仿佛在聊家常,但是在張旭耳朵裏,卻不啻於一個驚雷劈到頭頂。

    教育往往跟選拔官吏掛鉤。

    改變教育製度,就是在搞官僚製度。

    這可是幾千年來形成的東西,豈能說改就改?

    那麽多世家壟斷學術資源,壟斷知識的解釋權,豈能允許你說改就改?

    張旭目瞪口呆,“小王八蛋,你好大的野心。這事兒做成了未必有人說你好,做不成勢必遺臭萬年!”

    朱振眉毛一挑,“先生,原來您也是會說髒話的。”

    張旭氣的笑了,瞪眼罵道:“臭小子,這個世界上哪有不說髒話的人,你現在見到的才到哪裏,在朝堂上,我們還會拿著象牙護板捉對廝殺呢。”

    “得嘞,您年紀大了,您可以肆無忌憚,我忍著。”

    朱振一臉無奈,這老家夥是一麵大旗,他想罵街就罵街吧。

    張旭看著朱振,以為這孩子是不是腦子犯病了,問道“說說,你是怎想的,居然想要改革教育製度,還有,現在的教育製度怎麽了”

    其實張旭心裏還有一句沒問出來,那就是現在的教育製度是個什麽製度

    你又想改革成什麽樣。

    不過怕丟人,沒好意思問,說起大元的教育製度,那真的是亂成了一鍋粥,哪怕是有了張養浩幫著大元恢複了科舉製度,但是對於人才的培養,依然是個謎。

    元人懼怕漢人當官,也就不稀罕去真心實意的搞這些東西。

    這也是為什麽劉伯溫這般的大才,竟然隻能做過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了。

    因為在他前麵的進士們,十有八九連大字都不認幾個。

    斷絕了漢人的官途,這也是大元走向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等到新的王朝建立,勢必會要重新建立教育製度,沒想到這小子看的倒是足夠長遠。

    若是他的改革足夠優秀,那麽朱元璋肯定是要借鑒的,到時候這臭小子對於帝國的影響絕對是足夠深遠。

    甚至說是千秋偉業也不無不可。

    不由的張旭看向朱振的眼神變得有些欽佩,難怪這般年紀就能做到伯爵,實在是人家的眼光長遠,找問題核心的能力足夠強。

    朱振嗬嗬一笑,也沒有避諱,將心中的計劃和盤托出。

    “從隋朝開始,帝國將科舉取士作為選拔人才的重中之重,一定程度上摧毀了世家對權利的壟斷,給了寒門鯉魚躍龍門的機會。但是如果細數走上高位的官員,大多數其實還是世家子弟,或者說是足夠天才的子弟,而所謂的努力占有的比例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我將隋唐、宋元的教育製度姑且稱為精英製度,這種製度的核心就是要麽你足夠優秀,要麽你的父母長輩足夠優秀,其實一定程度上,還是世家影響著天下。但這天下之大,普通人何止萬萬,願意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又何止千萬。”

    教育製度的好壞,哪怕是在後世,也是社會上一直爭論的問題。

    而應試教育更是飽受詬病,被噴得一無是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