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當王爺

第525章 來自金陵的惦念(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甚至一些普通人也跟著天天瞎喊,素質教育,素質教育。

    隻能落後久了,對於外麵的東西,過於羨慕,而忽視了自身的優點。

    中國孩子沒自由,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

    家長更喜歡讓孩子們課餘時間參加補習班,或者練書法、學國畫、玩樂器、背古詩等等。

    雖然現實生活根本用不到這些,但家長們普遍認為文采風流是很有必要的。

    可普通家庭就算是再努力,又能讓孩子接受多好的素質教育?

    一架鋼琴,就未必是一個普通工薪家庭買得起的。

    一個養馬場,哪怕是中產之家,也不敢胡思亂想。

    至於培養孩子,學習下駕駛飛機之類的,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應試教育確實存在缺點,但是也有他足夠大的有點,那就是他足夠公平!

    一直到七十年代之前,國內的受教育程度還是一個低到讓人發指的程度,誰都知道國家想強大、經濟要騰飛就需要無數的人才,可是念書的人都沒有幾個,又哪裏有人才

    所以,國內的教育製度就必須反映國慶的需要,那個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不是外星殖民的高科技理論,我們要的是大批大批的知識分子來填補無數的崗位。

    原子彈有一顆就足夠了,我們需要更多的是有學曆的普通人,充斥到改革大潮中的各個崗位。

    正是這種特殊的國情,國內的高校成為將知識分子當作流水線產品從而生產的工廠。

    那不是落後,而是麵對現狀的一種無奈的妥協,更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規律就決定了那樣的一種教育製度,哪怕有人強硬的將其扭轉為歐美一般的精英教育製度,最終照樣還是得被社會的潮流強勢逆轉。

    某種程度來說,教育製度也是一種社會需求,有市場才會有產品,這是曆史的必然。

    現在的天下,以及未來的天下,跟後世建國之初的社會形勢非常相似。

    最重要的一個共同點識字率太低。

    一個國家如何才能長盛不衰。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國民素質。

    日本和德國挑戰全世界,被大夥聯合起來圍毆,又是拆光工廠又是扔原子彈,搞得一清二白身無分文。結果呢人家分分鍾強國興邦,經濟仿佛坐火箭一樣雄起,照樣還是世界強國。

    憑借的是什麽、

    不是賣稀土不是賣市場,人家憑借的是國民素質。

    隻要老百姓的素質在,就永遠都是世界強國。

    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

    而中原現如今施行的教育製度,就極度相似於後世歐美的精英教育,培養出來的都是優秀的高端人才,是各大世家門閥今後的頂梁柱。

    但是這樣的人才,對於華夏的強盛其實並沒有幫助。

    想要讓華夏真正強大起來、哪怕明日朱振這一夥人死絕了,另立一國照樣世世代代領先全世界,就必須推行全民教育

    而“水師學堂”的設立初衷,就是這樣一個麵對全民招生的理想。學子從民間來,然後回到民間去,不指望他們對當今時局立刻產生多大的影響,隻要民間的有識之士一點一點的躲起來,終有一天會量變引發質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