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第135節(1/3)

    們去管理好了。大家各司其職,工作效率一上去,歐陽想找事都找不著。

    如歐陽回到衙門,展銘和甘信就問候了幾句,而後誇獎下王保福,也沒有半點彙報工作的意思。過了沒一會,歐陽才知道,他們不彙報工作是因為他們消息不夠靈通。

    首先找上歐陽是蘇老爺,這兩人加蘇千可以說是陽平商業協會的龍頭。蘇老爺一般不問事,歐陽也不做具體的事,歐陽原本以為蘇老爺就是來走訪一下,沒想到卻帶來一個應該算是壞消息的消息。

    歐平幫周屏去安頓,梁紅玉則帶了王保福去買些生活品,外帶報名學堂。歐陽把蘇老爺讓進文房。蘇老爺客套幾句後就進入正題:“大人,太學士陳東可認識?”

    陳東?說不上認識。不過不久前在張邦昌一事中,自己借他的手用了一下。說熟嘛!朝廷內即使是李綱也說不上熟。此人剛正不阿,性格有點象宗澤,但比宗澤會識時務一些。但能力比宗澤相差頗多。歐陽點頭:“認識,不知蘇老突然問起,有什麼原因嗎?”

    蘇老爺點頭:“剛收到消息,陳東在前日早朝上表,歷數了亦官亦商之十大垢病。請皇上禁止本地官員參與行商。”

    “大臣和皇上什麼看法?”

    “大人是知道的,這京裡的官哪個和商人沒有說得清道的明的關係。當場就被一幹大臣們嗬斥,請皇上將陳東降罪。但讓人奇怪的是,皇上卻覺兩邊都有道理,於是就這麼被擱置了。”

    歐陽想想後道:“蘇老是懷疑這陳東是皇上指使的?而朝廷似乎想搞什麼?”

    “恩,據消息說。宋紙幣即將發行。”蘇老爺道:“大人也知道,這朝廷發幣不是不行。但是朝廷準備多少實錢呢?”

    恩,這是個準備金的問題。朝廷準備金越低,宋幣就越不值錢。這趙玉要是來個空手套白狼的話,商人的損失可不是一星半點,最麻煩是錢莊的損失。原來你存一貫錢,但現在一貫錢隻能買半貫的東西。老百姓自然是不幹。而擁有錢財最多的商人資產也會大麵積縮水。如果朝廷收一百貫錢,發一百貫錢的紙幣,那根本沒有區別。如果收一百發兩百,那問題就嚴重了。

    歐陽給趙玉的進表是發行債券。或者是收一百發行一百二這樣比較溫和的辦法。或者是委託陽平錢莊發行紙幣,收銅錢,最後用黃金來作為衡量標準。

    蘇老爺道:“陳東表上最重要一條就是,商人可能主導宋的經濟。而發行紙幣則控製了這樣事情發生。老朽也不是不同意朝廷發放紙幣,但是這實錢多少一點都不知道,確實有點心虛。說不好,陽平錢莊就可能倒閉。”

    歐陽皺眉頭,這國家發行錢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多出來的錢是要老百姓消化的。經濟增長之下,可以適當增加。但歐陽卻不感覺趙玉想適當增加。否則這事她必然要和自己提起,畢竟自己是贊成的。歐陽提出以稅利為標準,比如去年國庫收一百貫,今年收一百二十貫,那就可以相應發行三十貫左右的紙幣。但你要發行兩百,那就通貨膨脹了。雖然宋沒有這個通貨膨脹的概念,但是戶部的人不會不知道影響。

    國庫沒多少錢,歐陽是知道的。西北打仗,買軍火,東南減免稅賦,安撫西北、杭州艦隊船隻、碼頭、軍營建設費用。還有……要這麼看來的話……歐陽道:“蘇老,皇上好像有點急功近利了。”

    “恩,老朽也這麼覺著。”皇上要錢,自然是有用。打通絲綢之路,能讓她在歷史上記下重重一筆。但要打通這條路,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要將這路變成常備路,更不知要花費多少銀錢。其次封禪泰山,要說趙玉也勉強也有資格,但是根據歐陽無聊時候計算。諸方蕃王跟隨,鋪設道路等等費用,最少不低兩千萬貫,這還不算百姓們的損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