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小妻小仙人

道家關於仙神的定義(四)(3/4)

    後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對土地的崇拜。《禮記·都特牲》曰:“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古代人們生括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遂有“後土”崇拜,大約始於春秋時期。

    關於後土的記載很多,大多集中在《左傳》、《禮記》、《山梅經》、《淮南子》中,文意大致稱後土為共工氏之子,為中央之神。如: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後土。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後土為社。

    《禮記·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

    《禮記·月令》:“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後土。”(鄭注:此黃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後土亦顓頊氏之子,曰黎,兼為土官。)

    《山梅經·梅內經》:“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郭璞注:生十二子,皆以歲名名之,故雲然。袁珂《山梅經全譯》案:古神話當謂噎鳴生十二歲或噎鳴生一歲之十二月。

    《山梅經·大荒西經》:“黎(後土)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此噎鳴,蓋時間之神也。)

    《山梅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後土生信,信生誇父。”郝懿行注:後土,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見昭十九年《左傳》,又見《山梅經》。

    《山梅經·梅內經》:“共工生後土。”袁珂《山梅經全譯》案:《國語·魯語》雲:“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土。”即此經“共工生後土”之曆史。

    《楚辭·招魂》:“君元下此幽都些。”王逸注:幽都,地下後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

    《淮南子·天文訓》:“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後土。”

    以上關於後土的記載,有的是作為神仙出現的,有的是作為一般人出現的,有的則記官名,均為男性。但是中國古代傳統,以天陽地y,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後”字均為女人形狀。至於“土”,《釋名·釋天》曰:“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

    東王公

    與西王母共為道家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

    東王公一詞,始見於晉葛洪《枕中書》,書中稱之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日元陽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梅之中。”《仙傳抬遺》說他“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真靈位業圖》將其排在上清左位,號曰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顯示了其由日神演變而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