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

第十一章 渭水一竿霜月白(2/5)

    講實話,劉虞等人是願意相信王允的,尤其是那幾名出首的尚書、侍郎本就及時給他們通了訊息,現在兩邊一映照,那就更不用多言了。

    而相信歸相信,現在的問題在於,董承這個事情怎麽解釋?!

    總不能說實話吧?

    說實話,公孫珣肯定立即把那幾個出首之人也砍了!王允也躲不掉這一刀!還不如不救呢!

    可要不說實話,又該怎麽救王允和王斌?董承那個事情確實沒法解釋的啊!

    這邊剛要緝拿,那邊四五百人嘩啦一下就拉出來,然後披著鐵甲、持著長兵直奔北闕大街後麵的武庫而去,幾千人在北闕大街上進行武裝衝突,死傷數百,戰馬、鐵甲、長矛、弓弩,無一不少……這讓事情的性質發生了質的改變,之前是個所謂的案件,而現在則是軍事政變。

    前者再怎麽樣都是可以用律法和道理去跟公孫珣討論、爭辯的,後者則是沒法說道理的。

    故此,公孫珣開口說到董承,然後忍不住失態而笑,堂中公卿卻反而被直接將軍了——講真,他們還以為公孫珣是怒極反笑呢!

    “衛將軍!”劉虞無可奈何,終究還是起身來到堂中長揖到底。

    畢竟,這件事別人躲得掉,他這個太尉領尚書事的宗室重臣卻躲不掉。

    而且無論如何,哪怕是心底對公孫珣的畏懼從未消失,這位名義上的漢室代表也要盡全力營救王允和王斌,這不僅僅是因為他的身份和王斌、王允的身份,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比所有人都清楚公孫珣的實力和決心,也比所有人都清楚所謂漢室大局的羸弱……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都還不相信素來講道理、講法律的公孫珣到了某一日會真的下狠手,會真的對少年天子如何如何,對漢室如何如何……但這種人絕不包括劉虞。

    正是因為切實明白可能的殘酷後果,劉虞才不得不盡全力去鬥爭,溫和的鬥爭,避免暴力手段的鬥爭,盡一切避免或者拖延可能發生的正麵衝突。

    或許隻有這樣,才可以用等待公孫氏自敗的方式,希冀於有朝一日重拾漢室榮光。

    “太尉。”公孫珣沒有抬頭,扶額而笑的他隻聽聲音便知道是劉虞了。“董承……”

    “衛將軍,老夫以為,此事實乃董承一人所為!”劉虞勉強站直腰板,正色而言。“自董卓亂起,長安已有五六載未見刀兵,董承卻在家中暗藏甲胄、器械,且今日還有搶占武庫的意圖……若說他沒有心懷不軌,恐怕誰也不信!所以其人今日下場不過咎由自取!但董承一人之舉,卻不代表右中郎將(王斌)與太中大夫(王允)亦有參與,衛將軍若是不信,盡管去他們二人家中搜索,絕無半點違禁之物!”

    “太尉的意思是……”公孫珣終於抬頭,卻依舊哂笑而對。“這四人明明暗中勾結,但隻有董承一人包藏禍心,其餘三人都與董承今日之舉毫無關礙……那他們四人勾結什麽?”

    “衛將軍!”劉虞情知事情真要追索下去,破綻隻會越來越多,因為王允那裏、王斌那裏,還有幾名出首相告的尚書、侍郎之間完全對不上,屆時反而給公孫珣更多借口,便幹脆挑破。“事到如今,他們勾結什麽你真不知道嗎?無外乎是一群外戚,幾個天子近臣,一個失勢執政,想要借著天子漸漸成年的機會求權罷了……但求權二字,有人是講規矩的,有人隻是黨人作風,習慣暗中拉幫結派,隻有董承一個人,雖說是河間董氏出身,卻是西涼軍頭作風,最為偏激,這才會有今日的禍患!”

    “太尉。”公孫珣終於不笑了。“董承自有定論,王子師與右中郎將家中沒有武備,我也是信得,可伏完那裏又怎麽說?”

    劉虞為之一滯,旋即麵色蒼白一片,非隻其人,座中不少公卿俱皆變色。

    “你看,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公孫珣在座中攤出一隻手言道。“伏完家中隻是尋常弓矢、刀劍,幾件甲胄也隻是舊物而已,人手更是尋常仆從,若是照足下的說法,他應該也和二王一樣,並沒有打算用兵甲事來謀權的打算才對。但諸位用餐之時,我聽張文遠所言,他到伏完宅邸中時,伏氏六子在明知道董承舉事失敗後,卻還是全部持械反抗,公然敵對……這是什麽意思?你說他們勾結起來隻是謀權,動武之念唯董承一人有此意,可我指著伏完說,他們俱有此玉石俱焚之意,隻是尚未準備妥當,而二王是眼見著事情實在是不可為了,這才找你們尋個後路,是不是也可以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