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道無形處(3/5)

    答:夏蟲不可與語冰。沒有實證功夫的人要想明白高僧問答的實質是不可能的。禪宗的談玄論道是建立在實證基礎上的,空談是文人們愛幹的事。比如,假設道是安門的話,那麽,兩個到過安門的人在談門洞裏的一塊磚、牆麵上的一塊漆,外人是很難明白的,盡管也許他已經看過了描寫安門的介紹文章,但到過的人一問其他細節,他就露餡了。所以,禪宗祖師之間的問答,是在境界內的認證,是有實際內容的。

    問:你的印心就是印證的意思嗎?

    答:對。佛教認為心外無法,印證佛法的境界就是印證自心的境界。六祖因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其實,修就是修心能夠處於無所住的境界,然後真心自然顯露,這個心,就不同於我們平時的妄心,這就是與佛相同的真心了。

    問:我常聽禪宗有“打七”、“參話頭”的事,你在筆記中也簡單提到過,能描述一下嗎?

    答:“打七”是學習佛陀在菩提樹下獨坐七而悟道的經曆,有克期取證的意思,也好像進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七封閉式訓練。而“參話頭”來也簡單,就是利用這個話頭束縛住你的妄心,製心一處,到達一的境界後,拋棄話頭,進入零的道體本身。因為,如果讓你的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什麽都不想,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那就先讓你隻想一件事,接近一,然後才出現零。話頭就多了,有叫參“念佛的是誰的”,有叫參“提死屍的是誰”,有叫參“生從何來、死向何去的”,都是大疑問,用大疑問來引導你的妄心歸一。其中的心理過程和難以盡述,但都要最後達到“應無所住”的境地,才有可能開悟。

    問:禪宗在唐代興盛以來,有大量號稱開悟的高手,但在近代卻人才缺乏,是這樣嗎?

    答:對。禪宗因其教育方式不同,又分為多個宗派,但在近代以來,人們的心越來越不老實,得道者也越來越少,以至於虛老和尚一肩挑五宗,這一方麵表現出虛老的巨大功績,另一方麵也反映出各宗派人才的斷檔。其實,在近代佛教的發展過程中,其它宗派也出現了這種現象。比如,弘一法師以一已之力恢複律宗,就是例子,要不然,律宗幾乎就要失傳了。從曆史規律來看,任何宗教、甚至任何事物,都有“生滅”,都要經過“成住壞空”,按佛陀所言,佛教已經經曆了正法時代、像法時代,我們今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過後若幹年,又會有新的佛法誕生,那或許就是彌勒菩薩成佛的時代了。

    問:我還聽禪宗裏還有“不淨觀”、“白骨觀”等修法,那是怎麽回事?

    答:你如果讀過《心經》,就應該注意這樣一段話:“觀自在菩薩,行波若蜜多深時,照見五蘊皆空”。其中有個觀字,有個照字。觀就起意觀察,通過修“不淨觀”,體驗身體處處不淨,從而培養你的厭離心,通過修“白骨觀”,體驗身體終將壞來,從而產生出離心。這是以心修心之法。照,就好比照鏡子,反映出本來的不加汙染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觀照的功夫,就是參禪的功夫,其中還包含許多神通妙用的內容,這與密教某些修法有類似。觀照功夫到家,才可能達到神秀所:“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進勤指拭,莫使惹塵埃”的境界。

    問:密教修法中的觀想,是否與禪宗所觀照有相同的地方?

    答:有共同的地方,都是以心修心。觀想光就體驗光,觀本尊就體驗本尊,那就是想什麽來什麽,這就是內地寺院裏扁額上所題的“心想事成”。

    問:密教如此神秘,仿佛不是我們所知的顯教,難道它不是佛法嗎?

    答:你在內地所看到的觀音菩薩是女性形象,但在有些教派,甚至在有些佛經中,觀音菩薩是男性形象。其實,觀音菩薩有百千萬化身,有哪類眾生需要,他就化生哪類眾生。佛教也一樣,號稱四萬八千法門,有些法門看起來奇怪,那是你不理解,他們既然都是佛法,必然有其共同點。一是任何佛法都尊崇“三法印”,二是任何佛法的修習都是為了修心,心外求法即是外道。

    比如,顯教台宗有一個數出入息的法門,就與密教中修氣脈的呼吸方法是一樣的,但他們修身修息的目的,是要通過修習身來培養強大的心靈力量,達到修心的目的。顯密二教的理論基礎其實都是從佛教經典中來的,你所依據的經典不同,你修行的方法就不一樣,但目標是一樣的。

    問:我在中央電視台看過一個紀錄片,是十一世班禪坐床儀式,我覺得,密教的各種供奉儀軌相當複雜,有種莫名其妙的迷信的感覺,這難道不與佛教嚴格反對迷信相違嗎?

    答:什麽叫迷信?不是正信的都是迷信。正信隻有得道之人才做得到,剛修之人都可以叫做迷信。參話頭、拜佛像、灌頂都可以算是“借假修真”,如果你已證得,還需要修嗎?但密教的教派儀軌、上師崇拜等方式是為了增強你對法對師的依賴感,是將你的心歸一的方法,符合即心即佛的道理。就是在戒律上,內地佛教也與藏傳佛教有區別,內地有“菩薩戒”、“比丘戒”甚至“百丈清規”,西藏有“三味耶戒”,但不論是哪種戒律,都至少要達到兩個目的地:一是與社會相適應,二是通過約束身、口、意達到製心一處的目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