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南山問答(3/5)

    問:在你混跡於江湖之中時,你是否有過自身道德的困境?你與《紅與黑》中的於連有什麽區別?

    答:最大的區別,在於我提供了特殊的產品,隻不過用了不同的包裝和營銷手段。我預測的準確率還能達到70%,也給他們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或者心靈的指引,他們應當付費。

    問:對於入世要做大丈夫,你是怎麽理解的?

    答:所謂大丈夫,就是在曆史潮流變動之時,用自己的力量順勢而為,推動曆史正向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人。如張良、劉伯溫等道家人物,或孫中山、鄧平之類的政治家,也有牛頓、托爾斯泰等科學文學方麵的巨匠。

    問:對於出世要得神仙道,你如何理解?

    答:出世得道者,是真善美的統一體,是宇宙大道的解悟者,也是人類靈魂的指引者。他應當有霹靂手段、成為人類的守護神;他應當有菩薩心腸,成為人類的慈祥母親。

    問:你提到朝陽群眾綜合體,他們演繹了“八卦”的另一種含義。其產生原因究竟是什麽?

    答:這裏成分比較複雜,據我觀察,主要分為四個層麵:一、某些政治勢力對某些明星人物的道德審判。道德審判在政教合一的社會常見,但今作為現代的中國,是不允許公共部門公開對人進行道德審判的。他會借用、誇大或者冒充“朝陽群眾”的名義,進行公開譴責和道德醜化。二、明星之間的爭鬥,所謂同行是冤家,昨是朋友,今是敵人。也有借明星炒作自己的,畢福建飯桌上的那個錄視頻的“朋友”就屬於此類。三、娛記要掙稿費、串子敲詐明星、無賴要立牌坊,如果自己出麵有困難,就借用朝陽群眾之口。四、真正的朝陽群眾,懷著對明星的羨慕嫉妒恨,在窺私癖們的鼓噪下,獲得存在感的“見義勇為”。

    問:你在筆記中反複提到境界這個詞,我且不客觀上的環境,隻問主觀上的認識境界,人與人境界的高低有何區別?

    答:我們通常的境界,其實是指人觀察思考的視野和範圍。在社會生活中的境界我們叫做“格局”。我們認識自身是需要有參照物的,況且中國人的幸福感主要是來源於與他人的比較中,所以參照物選取範圍大,就決定了人們所謂的格局。在觀察思考中,如果以地萬物為參照對象,那麽,這就是聖哲。如果以地球所有生命為參照對象,那麽,這個人就是賢人或自然主義者。如果以所有人類為參照對象,那麽,這個人有可能是君子或和平主義者。如果以男人或女人為參照對象,那麽這個人有可能是社會學家或性學家。如果以富人或窮人為參照對象,那麽這個人也許會成為政治家或者噴子。如果以身邊人為參照對象,那麽,羨慕嫉妒恨以及人不能得誌就充盈生活。如果隻以自己為對象,那麽,他要麽是自悟修行者、要麽就是畜牲。

    問:你提到,在武當山道士那裏聽,他曾辟穀0來,這會是真的嗎?科學上如何解釋?

    關於辟穀,我推薦你看近代文學戲劇大師李叔同在當時上海報紙上的連載《斷食日記》,首先,李叔同當時已經名滿下,其家巨富,其人高潔,其事業愛情家庭無不令人稱羨,他當時已是名人,依據其生平作風,不可能借此而撒謊。他是可信的人真實記錄了可信的事,當時的人證物證旁證不可盡數。他斷食三周,完全禁絕食物飲料一周。從營養學上,能量攝入減少甚至停止,至少產生兩個後果:要麽精力不濟、要麽體重銳減。但他精力卻更為旺盛、出來後體重如常而將其原有的疾病還不治而愈,可見其神奇真實。這也是他後來決心出家,成為弘一法師的原因之一。

    科學上沒有確切的解釋,不是因為無法解釋,而是因為許多現象至今沒找出原因,暫時不解釋。

    問:你時時提到董老師送給你的《推背圖》,現在你也把它送給我,我想知道的是,《推背圖》是何等意義的書?你把它送給我,是因為你不再需要它了嗎?

    答:推背圖預測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曆程,袁罡、李淳風兩位道家人物對易經預測學的最偉大運用。雖曆代封禁、多有篡改,但其預測的曆史跨度之長、預言史實之準,在人類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由於,他們在預測中得到的是整體全息性的結果,所以在文字和圖像描述中,大量運用了借代、象征、隱喻等方法,以求盡可能地模擬他們得到的整體印象,後人在閱讀進往往不知所雲。以金聖歎這樣的大才子,其解釋也出現了大量的錯誤。但如果把已經發生的重大史實與此書對照,就會發現它的預測驚人的準確。由於有文字有圖形,並且按時間順序預測,所以給我們以確切的線索,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千古奇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