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自欺欺人(1/5)

    關於修法的見解行為與結果,上師已經解釋得比較清楚了。這些都是理論上的宣講,還談不上實踐。我本人的實踐隻有兩件事:持咒與劈柴。

    要這寺廟裏的設備,也算是先進的了。比如房間內有地毯和獨立衛生間,比如原木做的床鋪。我們吃的東西,除了有通常的糌粑與酥油奶茶之類的,還有餅幹等點心供應,應該是很奢侈了。

    密教所尊崇的是三味耶戒,並不像內地戒律那樣,嚴禁肉食,據,還可以吃牛肉等,隻不過,此時我們作為學員,是不允許的。這需要一個儀式,就是戒律的開遮。

    所謂開,就是允許,即上師依據自身法門祖師教言,以及你本人修行的情況,特別允許你。所謂遮,就是不允許。比如有些看起來不重要的習慣,有的上師根據你的情況,是堅決不允許的。比如,不允許某些人走夜路。

    雖然我們平時不太愛話交流,畢竟這也算一個規矩,但上師還是允許我們日常中適當可以話的。隻是要求,盡量少廢話。

    人一多嘴就多。其中一些人在平時,偶爾也透露出一些消息。比如,為什麽這個廟子,條件這麽好?其實是因為供養多。本來,在藏地有個習慣,信仰當地活佛的人特別多,也特別虔誠,當地老百姓把自己辛苦一年掙來的錢,總要拿出一部分,供養給廟子的。

    密教裏也分教區。比如四川境內的康藏地區,白教占據主導地位。而黃教則在西藏的阿裏地區盛行。西藏南部,大概在日喀則以南,以元朝帝師八思巴所領導的教派為主。

    隨著時代的發展,加之曆代朝廷的認可,這些教派也有不同的地域發展,比如雲南麗江這個地方,雖然許多少數民族聚居,但藏傳傳教,也深入到這地方來,傳播了幾百年。當然,雲南地區的密教中心,最主要的還是梅裏雪山下的香格裏拉。

    因為,在曆史的經典中,梅裏雪山是藏傳佛教的聖山,所以,那邊的寺廟更多。

    這裏,因為是活佛住錫的祖廟,也是東巴人最主要的信仰,所以,大家對這個廟子供養曆來就比較豐厚。這是對活佛的尊崇,也是因為,近些年來,麗江地區旅遊業發達,人民的餘錢比較多,拿得出手的原因。

    但有些古老的習慣卻被保留下來了。比如,燒柴煮飯。這裏本來森林就多,所以柴木不缺乏。廟子遠離城區,所以保留了燒柴的習慣。

    但這裏的爐堂比較,能夠塞進去的柴的長短就有限製,所以,劈柴的時候,最主要的規格是長短與粗細,得合適。

    當然,與以往以一樣,雖然我劈柴靖師兄燒火,但我們的話並不多,雖然我們住一間屋,但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偶爾也聽其他人,上師要傳法了,傳法之前,有皈依授戒的儀式,得我內心中不禁興奮起來。

    結果,第二,以為要聽到上師這事的時候,他居然了一大堆,關於我們如何誠懇麵對自我的話題。這話題是重要,但大家的心,卻稍微有些失落。畢竟,大家聽這種話題,或許有點多了。

    上師第一個觀點,是警告我們,不要貼著自我標簽的修行:“很多時候,我們戴著自我偽裝的麵具,以滿足自我虛榮為目的而展開所謂的修行。因此,不要認為貼著自我標簽的所謂修行人就必定要比妓女高一等,和妓女相比,我們所謂的修行也隻是滿足自我的另一種方法。妓女以五欲來滿足自我,隻不過是把五欲發揮得更明顯一點,而我們卻是尋求了另外一種表麵上跟欲望不太掛鉤的行為來滿足內在的自我,此二者從本質而言並無差別,都是以滿足自我為最終目的。所以,如果從滿足自我的角度來觀察,王宮大臣、世間學者、善人、惡人等都是一樣的,誰比誰並沒有高級多少,雖然尋求的道路不同,實則殊途同歸,都是在為自我而服務。”

    我在原來學習佛教經典時,也明白這個道理。佛弟子跟世俗人的差別是什麽?二者的差別在於你是不是為了滿足自我而發起心來修學佛法的。可是當今絕大部分所謂的學佛者都是在以各種換湯不換藥的方法來尋求自我不同層麵上的滿足。

    但接下來,上師拿自己的思想所舉的例子,好像有點跨界。

    “我十幾年前,曾經對整沉溺於燈紅酒綠男女欲望之中的妓女感到深惡痛絕,那時雖然外表顯現的是修行者之相,雖然宣講善法、仁義道德,其實還是在以所謂的修行及宣講來滿足自我,精勤學佛十多年的我,在世俗道德所許的情況下似乎比他們高尚很多,但在本質上與他們並無太大的差別。當認識到這點時,我深感慚愧,為曾經的想法深深的懺悔,我哪有權利看不起別人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