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七十六章 正確的起點(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究竟的目的是利益眾生,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要講究順序。剛趨入大乘之門,應先藏形匿跡,到寂靜之地去調整自己。如果初發心時即到城市去利益眾生,就會被荊棘叢生的度生之路嚇倒。因為五濁惡世的眾生很難調服,即使你對眾生恩德有加,眾生卻往往恩將仇報,一旦看到這種情況,你就會放棄發心。所以,首先應調整自己的心相續。調整好以後,有把握做到即使別人惡言相向、拳腳相加,也不生絲毫嗔心,再到公共場合去利眾。所以,依止寂靜地調整自心與利益眾生並不矛盾,經典中也是這樣要求的,而且對此讚歎有加,一開始順序就不能顛倒。

    發了菩提心,每做功課或行善後要將善根、功德回向給眾生,這也是利益眾生的方法。有的人心中這樣盤算:聽回向很好,如果不回向,一生起嗔心善根就會毀掉,所以要回向。雖然在發心初期能這樣做也可以,但這也是利益自己的念頭。就像你擁有的一個物品,如果不給別人,就會被搶,所以在未搶之前先給別人,這種發心也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利用表麵上利益別人的方法,來保持自己的利益,並不是大乘菩薩的作法。所以,我們應無條件地回向眾生。

    調整好以後,不需要等到成佛,就要利益眾生。不能隻管自己成佛的事,發心等自己成佛後再利益眾生。成佛後利益眾生理所當然,並不希奇,因為佛具有這種能力。作為一介凡夫,如果現在就能利益眾生是很了不起的。自己尚受縛於輪回,有可能墮入地獄、餓鬼之道,卻不考慮這些後果,將利益眾生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是難能可貴的發心。

    歸根結底,有了前麵的見解,才會有後麵的修法以及利益眾生的發心和行為,這一係列是前後連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暫時得登地,也就是見道的果,見道後,很快就可以成佛,也就是,間接的果是成佛。想解脫,就應該這樣做。

    放下一切自私心很難,我們卻要將此作為努力的方向。否則,離大乘的門都很遠,更不用大乘的具體修法,距登地、大幻化網、大圓滿等更是有地之遙。如果真能放下一切自私心,即使沒有大圓滿等法,距離成佛的路也不是很遠。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世上有些人有很好的慈悲心,卻缺少真正利益眾生的方法;有些人聽了很多大乘法,卻欠缺慈悲心;有的人聽了大乘法以後,雖然有利益眾生的念頭,明白成佛後可以度很多眾生,但想成佛的念頭卻總是不能產生。可見,智慧和發心二者不可偏廢,隻有智悲雙運,才能成就佛果。

    如果具備這些見解、修法、行為,從此以後就是名副其實的大乘修行人。也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都是煩惱深重的凡夫,如果隻是考慮眾生,自己解脫的事怎麽辦呢?可以肯定地回答,如果真正放下自我,自己的事不用專門去經營,在利益眾生的過程當中,自己的解脫也會自然而然地成就。

    經書中也有記載,無始以來,凡夫一直在為一己私利而奔波、勞碌,至今卻仍然在輪回的旋渦中掙紮、盤旋。除了了無止期的痛苦,一無所獲。生生世世在如水車般的輪回中來來往往、上上下下。釋迦牟尼佛等諸佛,則完全放下利益自己的私心雜念,隻考慮別人,卻成就了佛的果位。所以自己的事是不用擔心、操勞的。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隻要願意做,你就會了知佛陀的真知灼見。萬法都是由因緣產生的,調遣因緣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裏,既不是上帝等造物主創立或規定的,也不是神仙、人的專利。這些都是人做出來的東西,即使是末法時代的人也能做到。有的人知道這樣很好,卻放不下,這就是沒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有的人在剛學佛時很好,無論是對眾生的慈悲心、還是對三寶的信心都很堅定,修法也很精進,如果照這樣下去,很有希望。後來卻越學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幾年以後,當初的慈悲心、出離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身難得、壽命無常這兩個外加行沒有修好,這是另外一個沒有成就的原因。這種情況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漢族也有。主要的根源就是隻強調一些形式,追逐大圓滿、大手印等一些很好聽的名詞,沒有去抓根。想避免這些問題,就要從人身難得開始,將基礎打牢。隻有在堅實的基礎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大樓。

    經書中有一個比喻:一個犯人在充滿寒冷、黑暗的監獄中,經過了很長時間。現在有一個時的時間可以到外麵曬太陽,這就比喻我們現在這一生就是感受陽光的時刻,以前一直在漫長的幽暗中承受著嚴寒的煎熬。將我們關進囹圄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就是從無始以來到今時刻與我們形影不離的我執。我執,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現在在外麵曬太陽的美好時光不知會延續到何時,一旦結束就將回到無盡的黑暗裏,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見陽光。此時如果有一個辦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陰冷恐怖的監獄中,就應該想方設法逃出去。因為如果不抓住機會,等待他的將是無盡的苦難,麵對這一切現狀,他怎麽能不居安思危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