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七十四章 最後的操作(1/5)

    “你覺得怎麽樣?”我看完後,劉大哥這樣問我。

    “第一次看到這麽係統的。”我感歎到:“原來,對於臨終的效果手段及原因,有這麽一套複雜的理論,這是原來沒想到的。”

    在漢傳佛教中,有一種臨終憶念阿彌陀佛的辦法,這種辦法曆史久遠,操作簡便。但是,實行起來,卻非常困難。我也曾聽,前幾年,一個福建的老太太,四十歲守寡開始念佛號,堅持了四十幾年,到她臨終火化後,撿到許多舍利子。但是,這樣的故事,卻並不多。

    我想,道理都是一樣的,不管內地與藏地,臨終時憶念上師或者阿彌陀佛,都是佛法的基本原理:心即是佛。當你的心完全趣向佛道,你往生也就有了把握。但是,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就像是上師讓你坐禪時什麽也不想,你做得到嗎?

    那麽為什麽藏地這個法門如此流行,並且聽過如此之多臨終成就的事例呢?大概與原理明白、操作方式細致有關。原來漢地佛教,淨土宗興起,大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的高僧慧遠法師,感歎末世道阻且長,此生成就,必須借用佛菩薩的力量,用心念讓佛菩薩在臨終時接引,以契合佛菩薩的自願。這樣,以念佛為主的淨土法門才開始興起。

    至今,它仍然是漢地佛教中最大的宗派,因其操作簡便而受人歡迎。但是,正因為過於簡便,讓人卻無法抵達核心。這就像一個師傅教你開車,隻:這好辦,隻要點火加油就行了。

    而藏傳佛教卻細致得多,要讓你點火後鬆手刹、踩離合、掛檔、鬆離合、加油,再開車,甚至把看後視鏡和打轉向燈都教給你,一步步訓練,一步步熟悉,這樣培訓出來的學員,基礎紮實得多。

    “其實,你看到這一部分,還隻是初步的”劉大哥到:“那些隻是觀念上的準備。如果要真正做到操作準確細致,還有許多竅門。當然,這對於漢傳佛教來,很少聽過。但對於藏傳佛教,這些已經算是共法了。如果你有耐心,仔細往下看,會有更多的體會。”

    他又開始吊我的胃口了,盡管我剛吃完飯,但總覺得精神上有些饑餓,跑步上樓,大禮拜,然後打坐看書。

    這真是一段透露出操作手冊意味的臨終指南,給人一種非常可靠的感覺。上師從不廢話,直接切入主題。

    近期眾多弟子有疑問:“上師,都臨終的時候非常重要。若修善尚未圓滿者臨終之時起了惡念,會隨順惡念墮落,這是真實的嗎?”

    我們需要知道,在眾多教言之中,把整個修行過程稱之為遷轉;將臨終斷氣的時刻稱之為圓滿。如何理解呢?何謂遷轉、圓滿遷轉指什麽呢?比如我們生前所做一切善法的力量,都是使我們逐漸趨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稱之為遷轉。

    臨終斷氣的一刹那則立為圓滿。比如,我們在座的弟子們,從初次進入佛門至今已經創造過很多善法,如口誦心咒、經文,身做禮拜、經行,以及打坐修行等等,這些共同善法我們都立為遷轉。臨終的一刹那,則為圓滿。

    善惡往生取決於圓滿。因為一切眾生在臨終時神識會增加七倍,若生前修行的力量很強大,一定有成佛的機會。

    但若生前僅僅依靠身口造作,未能調心降伏煩惱,即便創造了很多善法,但由於力量並不強大的原因,在臨終的一刹那,還是可能起現諸多貪嗔癡煩惱而漂泊惡趣。

    比如,有些弟子可能念誦過很多心咒、做過很多禮拜,乃至上供下施也都做了不少,都覺得自己遷轉的力量應該很強才對。在此,我們並不排斥身語所做一切沒有功德,但是現前若不依靠成熟口訣法、上師瑜伽導修等調伏內心,僅僅憑借往昔的這種力量,臨終當下能在內心起現很好的覺受還不太現實。

    臨終之時會起現諸多痛苦,由於生前修行不精進,對無常沒有很好的認識,此時若產生貪嗔癡煩惱,決定會隨煩惱而墮入三惡趣。至於在惡趣受苦時間的長短則取決於遷轉。

    若往昔遷轉的力量很強大,臨終圓滿之時起一個惡念,當下墮入地獄是決定性的,但由於遷轉的力量,在地獄當中呆的時間可能不會太長。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要時時刻刻修行。

    即便是一位淨土的修行者,在修行中也要求做到一心不亂——祈禱阿彌陀佛之時,時時刻刻都在內心與阿彌陀佛的形相分不開的狀態之中;念誦之時,時時刻刻都在口中念誦的咒語與內心分不開的狀態當中。倘若做不到,臨終之時若產生一個惡念,跟隨此念必墮三惡趣之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