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七十章 萬物不固有(1/5)

    “世上道理書盡,下名山僧占多。”這句名言不是瞎的。自從我看了這位大師的教言記錄後,發現我與萬老師及胡的討論,簡直不值一提。

    既然來過人都把道理盡了,我們隻需要學習,不需要過多的爭論了。就像你學習時,拚命進行科研實驗,證明了歐姆定律,結果才發現,這個定律已經在幾百年前,別人已經早就證明過了的。

    過多的過於糾纏的思維與紛爭,對修行根本無益,這也是“所知障”的表現形式之,讀了那麽多道理,卻沒有今這樣有效果呢?

    這個效果從兩方麵來,一方麵是身體的。完全吸引你的知識,會讓你整個思維與情感統一到那一點去,完全會忘掉身體的存在。我現在,幾乎保持了這種紀錄。每半四個時,一個時用來大禮拜並且作準備,三個進盤腿打坐看這本書,不僅不覺得累,反而是一種享受。

    另一方麵是精神上的,我在看這書時,幾乎沒有一絲懷疑感與困惑感,完全被它的道理與操作方式所吸引,如同自然界中自覺的感情,我就喜歡這朵花,不需要理由,喜歡它的一切。遠近都在欣賞,從不挑它的毛病,或者,在我的主觀世界,它就是沒毛病。

    我想,除了這本書的理與敘述方式,適合我這種接受過現代教育的人,肯定還有別的原因。從目前我的狀況來看,估計有一個原因是無法忽視的:大禮拜。

    我付出身體的力量與精神的虔誠,在讀這本書之前,認真地禮拜過它,並且按自己內心的約定數量與姿勢,嚴肅地對待了它,培養了內心的誠實感,才會得到它的教益。

    儒家所謂“正心誠意”,然後才會“修身養性”。就是這個規律,端正態度,是一切學問的起點。對了,這個順序所記載的書名,也起得非常精確:《大學》。

    當然,心裏麵臣服沒問題,但要把它變為實踐上的完全成果,還是無法得到的。畢竟,按劉大哥的法,我現在沒有資格與條件真正地修行密法,必須經曆拜師的過程,有一套複雜的儀軌與傳承。

    “那些規定的宗教儀式是為了讓我正心誠意嗎?”

    “不僅僅是,這裏有個大秘密。”劉大哥並不作解釋,但我知道,有內容。

    “我越看越有勁,晚上都想繼續呢。”我的興致很高。

    “沒必要,按你舒服的方式,該休息還是要休息。過於操勞或者過於鬆散,都是不太合理的。這也是修行中,中道性質的體現。”

    劉大哥的勸我還是要聽的,畢竟,密教之所以有這個名字,就因為它裏麵,有太多的秘密。

    第二上午,外麵居然下起雨來了。正月沒過完,這裏就完全進入春的樣子,雲南就是雲南,仿佛春特別愛來這個地方逗留,滋潤而溫暖。

    下雨的聲音被稱為白噪聲,就是不對心情產生幹擾的聲音。這是最利於休息與睡覺的,也最利於一個人的安靜。當然,這也是看書的最佳時間。

    我看到,後麵的內容是法無我。如何理解法無我,對我們這些接觸過近代科學思維的人來,是有困難的。我們以自身的教育背景,都習慣性地以唯物法來看待世界。認為,世界的萬物都是客觀存在的。

    萬物為有,不然,世界就不存在了。

    且看大師如何理,把這明明存在的東西,給沒了。

    其題目叫:法無我的具體修法。我雖然不能夠實修,但其思維修的部分,恰恰是我最感興趣的。

    大師的語錄,總有一些固定的特點,總是要先講概念。這就喜歡他這點,與我們上學以來,所接觸的教科書,方法一致。

    要精通“法無我”,首先要了解什麽是“法我”。“法”是何意呢?本來,輪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作“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開以後,“法”的範圍就縮了一點。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見”,執著屬於我的東西,以外的所有的有為法和無為法叫作“法”。“我”是什麽意思呢?“人我”的“我”可解釋為“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實在”、“實有”的意思。

    這一段概念,是需要仔細辨別的。此處所謂的法我的我,是指實在性的意思,把“法我”當成一個詞理解,就是“法”的客觀實在性。其實,這種分法,在漢傳佛教裏,也經常運用。比如,我們把世界分為主觀與客觀,在佛教經典裏描述,就用“能知”與“所知”來表示。這是符合認識論的框架的,能所互為依靠,也就可以描述為認識的主體與客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