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六十六章 打個小基礎(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感知即存在,這話哲學上雖然被批駁過。但也不否認,不被我們認識的東西,在我們主觀上,也不存在。

    “如果你剖析一張畫,你會發現它是由畫布和一些顏料所組成,但一幅畫之所以變成美麗的圖畫,並非來自畫布和顏料等物質的總合,它是來自繪者,是來自繪圖者的念頭。如果沒有那個想法,也就不可能有那幅畫。把一塊方糖放在瓦斯上燃燒,隻會產生火光、熱和油膩的碳塊,可是如果把它吃進肚子,卻能創造出許多事物,為什麽?是的,是因為思想,思想把糖所提供的能量變成了梵穀的名畫、台北的一零一大樓、肖邦的《波蘭舞曲》和米爾頓的敘事詩《失樂園》,這些都是思想的結果;思想創造物質,這本書的寫作也是來自思想,也是來自一個念頭,至於對於你有什麽影響,也要看你的思想。”

    按他這種法,那我也可以,我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來自思想,以及思想所創造的結果。我的肉體、骨頭與肌肉可被還原為百分之七十的水份以及沒有多大價值的化學物質。然而,我的思想卻使你成為你!

    我突然意識到,這難道不是笛卡爾所謂“我思故我在”嘛。我們雖然批駁過他是唯心的,但我們不得不尊重他,畢竟人家除了是哲學家,還發明了坐標係,成為解析幾何的奠基人。

    “我們的每個思想和意念都負荷著不可思議的能量,這些能量會透過各種形式實踐自己。你的思想會創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讓你陷入痛苦,也能讓你離苦得樂。思想創造出善與惡、美與醜、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堂與地獄……你生命經驗的種種,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創造的。”

    思想與能量在這裏轉換了,盡管我還沒理清這裏麵的數值關係。

    “所謂一念一世界。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英國詩人米爾頓在《失樂園》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隻在一念間;堂變地獄,地獄變堂。千萬不要看一個的念頭,你的任何起心動念都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對麵坐的這個廚師,難道年輕時,還是一名文藝青年?

    “現代物理學家在微的原子裏存有巨大的能量。原子是這麽的,到連顯微鏡都看不到,它隻是一個推論,但它卻改變了整個世界,日本長崎、廣島就是被原子能量所摧毀的。正如同原子能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你的思想能量也是一樣,相似的能量會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類似的能量團。當這些類似的團在宇宙中彼此穿梭、碰觸,慢慢的聚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物質,形成了我們的世界,這即是思想形成物質的原理。”

    遲早要到原子彈,我是這早就預料到的。

    “每一個思想,即使隻是的念頭,也會變成一個東西,而每一樣東西在一開始的時候也隻是一個想法,也隻是來自一個的念頭。勿以惡而為之,勿因善而不為。不要輕忽你的惡念,:我隻是無聊亂想,我隻是而已,我想應該沒什麽關係。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燒掉整座森林。不要看你的善念,:那隻是一件事,不算什麽。即使是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整個大池子。人們為善、為惡,都在一念之間,變好、變壞,其實就在一個的念頭上。”

    中國古代儒家,慎獨慎微,每日三省吾身,是不是也是按這個道理來的?

    “不要忽視惡;火花盡管再,都會燒掉像山那麽高的幹草堆;不要忽視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麽用;即使是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生活是由事所組成的,沒什麽大事,但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單單一個的善念也許看起來沒什麽,但光是那個念頭即是大大的福報。單單一個的動作也許看起來沒什麽,但光是那個行動即是大大的善行。”

    這種由見大,再歸結為道德感的東西,有些太正經了,我聽到後,想起了當年的指導員。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振波。當我們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快閉上你的烏鴉嘴!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麽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我不知道好事不靈壞事靈的人,他們話怎麽會有如此效果。但是球王貝利的靈驗程度,卻有如神助。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時所的話,那些話都帶有很強的能量,再透過負向的振波,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你一定也聽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這種事情在醫院的急診室履見不鮮,比方夫妻吵架,然後妻子氣憤的對先生罵道:你去死啦!結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親氣呼呼地對孩子叫罵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