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六十一章 僅剩我一人(1/5)

    我們討論得出相反結果後,都意識到,討論與真理,毫不相幹。

    最早在希臘文中,真理與辯論這兩個詞的意思相近。那隻是人類意識開始走過直覺階段的初始產物,人類意識從自覺中獨立出來後,發展出自己的一套體係。這套體係支撐著人類向理性方向發展,取得了一係列成果。但是,這個成果的副產品是:人類的異化。

    人類通過思維,將自己與動物異化出來後,走得太遠了,幾乎不承認自己是動物,也拋棄和否定了動物性直覺的意義。但是,這種動物性直覺,在進化史上,卻占據了人類發展的絕大多數時間。

    而參禪,好像是一種直覺的訓練,是不可以用思維及語言來進行分析與推理的。

    “我也要回去了,我現在明白南懷瑾先生的忠告了,原來不服氣,我想試試,結果,就成這樣了。”

    萬師兄這話,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但我知道,他肯定有離開的充分理由。

    “哪句話?”

    “他過,一般人研究學問,兩個東西不能碰。因為,你碰了,就跳不出來。一個是佛學,一個是易經。”

    我也看過這一段話,我就是從學易經開始的,至今命運到這個地步,看樣子,易經對我生活並沒有大多實質性的幫助。當然,我對易經,隻是學了些皮毛,跟本算不上跳進去,所以也不存在跳不跳得出來的問題。

    “他過,這兩種學問太高深。隻有兩種人可以碰,一是絕頂聰明的、有大智慧的人。一種是完全不識字,沒文化的人。我當時以為自己聰明,想試試,結果呢,一事無成。”

    萬師兄這種自我反省的精神,是他作為一個好人的基本品質。他是做學問的,但他承認了,自己不是那種最聰明的人。

    我點點頭,到:“你已經夠聰明了,與我相比而言,但你你都沒資格,那我豈不是更不能學佛了?”

    “不,你當然沒有搞佛學的學問,這是對的。但是,你可以像錢師兄那樣,修行。因為,我從你身上,看到某些直覺的影子,或許這就是你修行的基礎。而我,沒有你這樣明顯。”

    “是嗎?我怎麽沒意識到?”

    “你發呆的習慣,總是突然而來、戛然而止,這仿佛就是某種直覺使然。”

    這提醒了我,尤其是我回憶到,自己在打七最後一那一個多時的經曆,好像還有那麽點意思。但目前的主要關注點是萬師兄,他已經過,他要離開。

    “我覺得,萬師兄,你是一個真誠的人,對自己誠實,所以,這樣的品質是珍貴的,是我所不具備的,你這種人都自己沒資格學佛,難道我,僅僅有點發呆的習慣,就有了嗎?”

    “我是研究佛學,你與我的目標不一樣,你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開悟得道或者解脫生死。而我最開始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佛學的理論。為了我哲學體係的完整性,我想用自己的哲學分析方法,來將佛學納入到自己的知識框架之中。往大了,是為了讓自己的知識體係更具備包容性與廣博性,往了,是為了在學術界,樹立自己的新形象:佛學中的哲學意義與比較。這就是我的目的,而如今,我的目的恐怕是無法達到了。”

    “不就是學佛學知識嗎?我覺得,你好像也差不多了。”

    “是的,我所知道的佛學知識,比一般人多,也比現在中國的哲學研究人員多些。但這些隻是知識,而通過具體的深入,我發現,佛學最重要的思維體係與框架,是我們這種西方哲學的分析辦法,所無法分析的。這就是所謂的不可思議,當然也就不可容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