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五十一章 正式開始了(1/5)

    在這個莊嚴的環境下,雖然他講的是幾句老話,但是不由得大家不聽。我們從,老師們都愛講車軲轆話,長輩們也一樣,聽起來雖然很煩,但你能夠拒絕嗎?越到年紀大了越明白,自己也車軲轆起來。

    況且,在這佛堂裏,在菩薩麵前,法師所講,肯定是有原因的。法露師繼續著他的苦口婆心。

    “那麽,既然人人都能開悟,為什麽現在沒見到幾個人開悟呢?原因是什麽?原因就是我們放不下。大家想一想,既然放不下,也就提不起;能夠放得下來,才能提得起——所以放不下這件事情,是我們用功辦道、了生脫死的一個大的障礙。那麽放不下的是什麽呢?放不下一個‘我’。樣樣都是‘我’,‘我’這個家庭,我這個妻子、兒女,都是‘我’的。什麽都是‘我’的——為了你,也是為了‘我’;為家庭。妻子、兒女,全部都是為了‘我’——從無始劫到今,我們大家都死死抱著這個‘我’,放不下這個‘我’,大家想一想,如果沒有這個‘我’,我們人世間不也很快樂嗎?我們不也早就了生脫死了嗎?”

    放不下世間事,就無法放下自我,也就無法超脫生死,這道理我聽了好多回了。

    “這裏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過去有一個老太婆,她是個佛教徒。她很想用功,也想請寺裏的方丈開示開示她。但過去的方丈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見的,要先稟告客堂,客堂到方丈那裏,方丈還有一待者,侍者再去報告方丈,方丈同意才能見,不同意不能見。但這個老太婆一心一意要請方丈開示她,於是客堂就轉告侍者,侍者又稟告方丈:外麵有個老太婆請和尚開示。那個方丈講:‘隨她去!…‘隨她去’就是不睬她。哎呀這個老太婆呢,聽了方丈‘隨它去’,她就一到晚‘隨它去’——哎呀‘隨它去’,什麽都隨它去!”

    故事當然能夠吸引人,但這個故事,與原來聽到的,那個叫“苦啊”的和尚,好像差不多,我仿佛在哪裏聽過。

    “結果她的孫子掉到水裏去了,人家跟她講她也隨它去。哎,她沒有這個‘我’了,如果她有這個‘我’,她就會趕快去救這個孫子是不是?!她沒有這個‘我’了,她連孫子都不要了,她也‘隨它去’了。又有一次她家著火了,房子燒了,人家跟她講,‘不得了,你家裏房子著火了!’嘿,她也隨它去。唉!,這個時候,她連家也不要了,孫子也不要了,為什麽?她沒有一個‘我’——她如果有個‘我’,還不是趕快去救孫子,趕快去救這個家了嗎?就這樣,呃,她開悟了。大家想一想,我們用功有什麽期待,沒有什麽期待,大家隻不過放不下一個‘我’,如果大家能真真實實放下一個‘我’,那麽用起功來還是很快的。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障若除,有什麽不快呢?”

    這是打比方,勸誡我們放下這個自我。

    “我們真正用功的人,首先要在靜中有把握。靜中有把握以後,還要在動中有把握。但是這種用功怎麽用法呢?高明寺來果老和尚講:‘我們吃飯,要吃在功夫上;屙屎,要屙在功夫上;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要處處不離功夫。如果心心都是功夫,念念都是功夫,那個功夫有什麽用不好!’希望大家想一想,我們有沒有真真實實念念都在功夫上?恐怕很不容易。原因是什麽?念頭跑到哪裏去,跑了很遠你自己還不知道——所以禪宗用功的人就講:‘不怕念起,但怕覺遲。’我們的念頭起,那沒關係,它起就讓它起,但是我們要‘念起即覺’,我們念頭一起來要即覺:這個念頭一起來,或是功夫的念頭,或是其他的念頭,一起來,馬上去覺照,馬上把功夫提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