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四十七章 三個老故事(1/5)

    “你們要打基礎,莫忘了原則,這幾,我觀察,有些人,自己在洞中,七搞八搞,除了打妄想,就是在昏沉,有什麽原因呢?路子不清楚,即使偶有光明,也是瞎貓撞個死老鼠,沒上大路。”

    老法師到我們的真實情況了,原因他已經看穿一切。他所的洞中,其實是指我們的茅篷。

    “還有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偶爾看到點光明,又是寫詩又是吹牛,自得意滿,我看跟著魔差不多,停下來,莫搞了。再這樣搞下去,精神分裂症都快出來了。”

    這是在警醒誰呢?肯定不是萬師兄,他沒有看到過光明,最近也不吹牛了。

    這幾,萬師兄一直以一種思考而沉默的態度遊蕩在我身邊,我知道,他想些什麽,但無法或者不敢出來。一個催促一個思考沒成熟的人,成熟後,他才會表達。

    “我所的,路子不對,是原則問題,方向的事,一點也錯不得。我接了這個任務,給法露師打個前站,該的話,都得要的,不管有沒有什麽用,我了,有幾個人聽了,我也算盡力了。”

    話語中頗有無奈,但也表達了誠懇。

    “我年紀大些,見得多些,好多同修後來狂心發起或者半途而廢,都是路子走錯的原因。怎麽才走得對呢?我聽得多,我把過去成就者告訴我的,再告訴你們一遍,也算是幫老師父們傳個法露,發個慈悲。”

    他過去也強調過,他所的,大多是過來人的話,以顯示其權威性,也表示,他所的,是很正規很嚴肅的。

    “當年有人問虛老和尚:觀音菩薩的反聞聞自性,怎見得是參禪?老和尚照顧話頭,就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回光返照這不生不滅。反聞聞自性,也是教你時時刻刻單單的的一念反聞聞自性。回就是反,不生不滅就是自性。聞和照雖順流時循聲逐色,聽不越於聲,見不超於色,分別顯然;但逆流時反觀自性,不去循聲逐色,則原是一精明,聞和照沒有兩樣。”

    我過去看《愣嚴經》時,也對觀音菩薩這個法門留意過,如何操作如何理解,當然超出了我當時的能力。今,聽到這個解釋,好像明白了點什麽。

    “我們要知道,所謂照顧話頭,所謂反聞自性,絕對不是用眼睛來看,也不是用耳朵來聽。若用眼睛來看,或耳朵來聽,便是循聲逐色,被物所轉,叫做順流。若單單的的一念在不生不滅中,不去循聲逐色,就叫做逆流,叫做照顧話頭,也叫做反聞自性。”

    聞與照,都是思想意識的,不是感觀的看與聽,這個意思,我以前倒是留意到了。

    “虛雲老和尚還:性即是心,反聞聞自性即是反觀觀自心!宗門主參禪,參禪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參透自己的本來麵目,所謂明悟自心,澈見本性。這個法門,自佛拈花起,至達摩祖師傳來東土以後,下手工夫,屢有變遷。在唐宋以前的禪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悟道了,師徒間的傳授,不過以心印心,並沒有什麽實法。平日參問酬答,也不過隨方解縛,因病與藥而已。”

    心心相印,我們都習慣用來形容戀人之間的思想互動。其實,這是禪宗最古老最神聖的法門,幾乎不用文字語言,就能夠互相契合,那就是拈花微笑的境界吧?

    “宋代以後,人們的根器陋劣了,講了做不到,譬如:放下一切,善惡莫思,但總是放不下,不是思善,就是思惡。到了這個時候,祖師們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辦法,教學人參公案。初是看話頭,甚至於要咬定一個死話頭,教你咬得緊緊,刹那不要放鬆,如老鼠啃棺材相似,咬定一處,不通不止。目的在以一念抵製萬念,這實在是不得已的辦法。如惡毒在身,非開刀療治,難以生效。古人的公案多得很,後來專講看話頭,有的看拖死屍的是誰?,有的看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我本來麵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