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三十九章 守個笨辦法(1/5)

    投機取巧,總不如截彎取直,所謂直心是道場,用的是這種笨勁蠻勁。人人自以為巧是智慧,其實隻是聰明。那些街上看起來不吃虧的聰明人,結果命運總在給他開玩笑,總是發達不了。

    這種認識,我早就有過。在命運的因果麵前投機靈,注定要被命運所玩弄。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萬師兄所的風景,沒有親身到達山坡的人,無論他如何聰明,都無法理解。其實理解的方式根本不需要聰明,隻需要攀登,你看見了,就明白了。

    有時,我覺得我們三人,萬、胡與我,像是胡亂分析一堆腳印,來判斷飛鴻的人生。“人生到處何以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複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環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東坡這首詩,是寫給其知音兼兄弟蘇轍的。如果把它當成禪意詩來讀,也未嚐不可。東坡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對佛學研究很長時間了。

    飛鴻的世界與人生,我們根本無法用自我的經驗去判斷,我們隻看到它偶然停下的足跡,就在推理想象與演繹,結論當然是錯的。要知道飛鴻的人生與世界,隻有你自己能夠飛在空中,有能力擺脫地心吸引,有能力俯瞰世界。

    老僧已死,我們看到了他的塔,也見過他偶爾的留在牆壁上的題記,但我們怎麽可以據此推斷老僧的世界與境界呢?

    我們根本就沒到達過那個高度,所有的論述都是笑話。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往往被我們搞忘。

    第二,老和尚還是繼續他的演講,聽一個老人講大白話,敬畏之心還是有的。

    一如既往,他不僅依舊那麽平實,更專門打擊了我們投機取巧的妄想。“你們都是初發心者,心比高,總忘記了功夫。以為拜個好師父,搞個聰明,就可以悟道了?錯啊,錯啊。虛老和尚當年教導我們,要老實,你們還聽不進去嗎?”

    接下來,他講了一些祖師的經曆。

    “祖師也是這麽來的,你別看祖師他聞到一言半句馬上就悟,那是上根利智的人,他們的上根利智你不能看當下。拿因果上來推,也是多生多世修來的。比如我們今生參了一輩子念佛是誰就不同了,那個力量就大了。你連續幾輩子參念佛是誰,把你這些昏沉、妄想、煩惱、無始來的業障都轉成了這個話頭,那怎麽能不開悟呢?所以參禪開始就了生死,隨緣消舊業,舊業就是生死。就是我們沒有參禪以前所造的舊業。我們有了話頭,一到晚在話頭上用功,一到晚保持這個話頭,那麽貪瞋癡等妄想,隻要不起它,那麽就消它,不增就是消啊。我這個念佛是誰一比一熟,這個妄想一比一少,這就叫隨緣消舊業啊!”

    我第一次聽到,隨緣消舊業,是這樣理解的。當然,這個理解,與佛經中的原理,並不矛盾。

    “再往後用功,整個心底,都是念佛是誰了,那這個妄想就沒有再生之處了。要有功夫才能了生死啊,不是一下子就了,等開悟了就叫了,開悟了就徹底了。我們從參禪下手,這叫生死門頭。才用功的人,初發心都是這個樣子,也就是打妄想,不過妄想與妄想的分別不同,你不要念佛是誰,就是我們做做功課,念念真言咒語,念念經典跟打妄想都不同。因為它是淨念,淨念跟世間的妄想不同,世間妄想叫塵勞妄想,它想的負擔重,象挑擔一樣重。所以要懂得這個心隨著這個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