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當初心(1/5)

    “諸位菩薩,你們這幾這麽忙,上山下山的。別人過年享受,你們過年吃苦,為什麽呢?在這山上,又有什麽可得呢?”

    慧光方丈這一問,人群立馬就安靜了。

    上午法會,屬於散漫引導型,中午就在這廟子裏吃了點齋飯,下午主持法會的,是這個寺廟的方丈慧光法師。他年紀比較大了,話時節奏比較慢,即使在話筒擴音器的幫助下,大家聽起來也必須專心,才能夠聽得清楚。

    他問得對啊,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反問。自己這麽辛苦地來,難道隻是來看風景的嗎?得到什麽了呢?

    “諸位,你們一路來,嗑了不少的頭吧,也聽了不少法師給你們講法,也看到一些法會一些表演,算是看了演出吧?有什麽用呢?你們哪個悟道了呢?哪個有收獲呢?如果有人得到了寶,請你為眾生,勇敢站出來,到這法座上來,我來當你的學生,向你請法。菩薩,你們在哪裏呢?”

    大家互相望了望,肯定沒人站起來了。

    過了一會,法師才慢慢到:“沒有吧?既然沒有,你們的功夫,我們的功夫,不是都白費了嗎?如果你們認為,這雞足山是寶山,值得來一趟,來了,有什麽值得的呢?如果你們認為自己上當了,不該來,那麽,曆史以來,多少人上了這個當,今還不醒悟呢?”

    上當這個詞,簡直太打擊人了。在這山上來,除了多了些見識,確實,捫心自問,得到了什麽呢?

    “上得寶山,空手而回,是不是這樣啊?”

    他這一問,底下的聽眾,有點頭的,有聲是的,也有互相低聲交談的。

    “上當了啊,大家都上當了啊,不該來啊,對不對呢?”

    他這話,居然讓大眾都靜止了下來,我不知道,大家是在反思在後悔還是在猜疑:這老法師,究竟想什麽呢?

    “其實,這裏到處都是寶啊。你們見過放焰口,也給了功德,那是寶。你們聽了各位法師的心得體會,那是寶。你們拜了愣嚴塔、華首門,那是寶。隻是你們認不得,拿不來,所以空手而歸,對不對?”

    大眾還是沒有話,因為這話不太好理解。

    “我在這山上守了一輩子了,也沒得到什麽,你們有家可歸,我是個出家人,連歸的地方都沒有了,比你們還不如,可歎可悲。我是個要死的人了,幾句話,不好聽,但是實話,年紀大了,就囉嗦幾句罷了。”

    這話聽起來,相當傷感了。人家做到方丈這個層次,一輩子修行,居然自己無家可歸,學佛,有用嗎?

    “到了我這個年紀,才知道,生死事大,如果不找個依靠處,此生空來一回。就像大家一樣,我年輕時,也是這裏參方那裏行腳,喜歡辯論口頭機鋒,腳踏實地坐下來,看看自己的心,這個決心了,向外尋求為外道,看看自己的內心,才是佛道。我們在這裏,麵對禪宗的初祖迦葉尊者,不知道我心是誰。我們在這裏,虛老和尚光大佛門的地方,參不透念佛的是哪個,搞些七七八八的外道功夫,沒得用的。”

    他終於到禪宗了,這是我們此次朝山,第一次聽到禪宗的東西了,也是離開此山最後一次聽法,終於歸結到禪宗的初心。

    “我沒得法的,年紀大了,經驗沒有,教訓倒是不少。大家要不走彎路,就得回到初心。這一路來,大家聽到,有教你如何看待生死的,聽念佛有什麽功德的,甚至還有介紹科學與佛法異同的,都是在觀念上給大家糾偏。我呢,沒什麽學問,也沒什麽教給大家。但是,大家總要得到個什麽才滿足,怎麽辦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