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二十八章 心愛與念佛(1/5)

    終於到下山最後一站,佛塔寺,這裏要舉辦上午與下午各半的講法開示活動。今上午,給我們講解的法師,卻是大有來頭,據他在哲學與形而上的研究與著述,已經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還被邀請到北京的著名高校,進行過演講。

    上午的演講,規模比較大,是在廣場上進行的,我粗略看了一下,這恐怕容納了將近兩千人的隊伍,利用擴音器,聽得很清楚。而法師本人的情況,還沒來得及打聽,演講就開始了。

    這種大型活動,必須按規程進行,不容許有半點差池。萬師兄自從上次在虛雲禪寺聽了那位學僧的法會後,一路上都很沉默。那次演講,對他衝擊很大。

    主要是法師太高明的邏輯能力及理論分析水平,讓萬師兄陷入了無話可的地步,看到差距,懂得謙虛,這是萬師兄的本性,他是一個學者,尊重知識,自我消化,是他踏實的地方。

    而今,雖然這位法師也被學術界重視,但講的,卻是我們普通人遇到的基本問題,甚至更偏重於實踐。

    這位大師畢竟是在大學講過課,今麵對如此之多水平參差不齊的聽眾,當然利用了大家最容易理解的講課方式,並且講解了大家最感興趣的內容。

    一個好的演講是按受眾的接受效果來評判的,理論深淺,倒在其次。

    他的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愛的問題。我偷偷看了看胡,他正與戴挨在一處,聽得很認真。

    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很愛自己的家人,你很愛自己的孩子、妻子,不是嗎?你會帶她們去吃他們喜歡的披薩,他們過生日的時候從不忘記給他們買禮物,在他們不高興的時候扮怪物嚐試改變他們的心情。我們每個人都確信這就是愛,大概沒有人會這不是愛。

    根據佛法,在我們證悟之前,我們所有的愛都是基於自我。或者,我們所有的愛都需要回饋。當我們給了對方一個吻,我們至少希望也得到一個同樣的吻或是其他東西。

    我想稍微談一下我們基於自我的愛與無我的愛之間的差異。無論我們是否察覺,我們事實上一直在計算。對家人,對朋友,對我們的愛情。

    自我一直沒有安全感,它非常缺乏存在感,為此他需要不斷的通過他人、外境來攝取存在感。為此我們建立家庭、學校、政府、醫院、養老院以及各種社會組織,以獲取各種不同時期所需的安全感。

    在你出生的時候,你有爸爸媽媽,他們是你最大的安全感的A機。當你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你就會找他們要。當你長大了,你的愛人會給你最大的安全感。當你發現他已經不愛你了,你會尋找另一個安全感的來源——另一個愛人或是孩子,讓他們給你新的安全感。

    在這裏我們著重討論,我們如何從家庭愛情來獲取安全感。這兩者在我們生命力所占比重非常大。當你認為你在愛的時候,事實上,你一直在試著維持收支平衡,我指的是愛情上的收支平衡。當然不是完全指金錢,它的範圍非常廣,我可以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每都親吻你的愛人,而他從不主動親你,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你就會覺得不平衡。你會懷疑他對你的愛。我指的是類似這種收支平衡。

    假如你付出十塊錢的愛,那麽你是否要求對方至少付出八塊錢的愛。如果對方付出的愛隻有五塊錢你就會非常生氣,但你會試著告訴他你付出的是十塊錢,因此他不能隻回饋五塊錢,但通常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發生爭吵。我們吵嘴的時候都會:我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麽多,可你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