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二十七章 因果不立處(1/5)

    到虛雲禪寺,我們都以為是講禪法,結果不是,這讓我們都感到意外。

    回顧一路上山下山,所有的佛法仿佛都與參禪打坐沒多大關係,都是所謂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或者因果報應以及鬼神仙佛的事情況。要知道,這座山因迦葉尊者而聞名,因虛老和尚而興盛。這兩者,都是禪宗的代表,這朝聖法會,怎麽沒聽見禪法的東西呢?

    進行山門,我與萬師兄首先進去接洽,接待我們的是一個戴眼鏡的和尚,他笑著,讓大家歇了,歇下來,聽聽一名學僧的開示。

    我有點懵,既然叫學僧,怎麽又叫開示呢?

    學僧,是指還在修行過程中,並沒功成名就的人吧。開示,一般是指悟道或者具德大師,給後輩們的教育與提醒。是過來人的話,也是指路人的話。

    我這個疑問還沒問出來,萬師兄就提前問到:“師父,怎麽這一路走來,沒一個教我們禪法的呢?”

    那師父笑笑,眼鏡後麵透出神秘的光,我看出來了,這是一幅變色眼鏡,可以根據外麵光線的強度,自動調節明亮程度與顏色。很時尚啊,這個年輕的師父。

    “哪一個,又不是禪法呢?師兄,禪為不言這教,所以言都是戲論,上根器者方可接引。而這一路的法會,都是為那作準備的啊。”

    我們這才稍微明白過來,這一路來,都是上的基礎課,連概論都算不上,最多算是引子或者前言。當然,這些課,對我們這一幫子初入佛門的人來,比教他打坐參禪,更有意義。所謂對治,就是要根據受眾的情況,開出有療效的藥。

    目前世人堅固心重,執持心重,如果不破我執法執,甚至連我執法執都意識不到,那根本沒辦法進入禪堂的。

    果然,我們把大眾安頓好後,法鼓請出來,一位年輕的,大約三十來歲的和尚,也戴眼鏡,讀書的大學生樣子。這個樣子,很符合他學僧的稱號。估計世間的文化水平很高吧,想到這時,萬師兄輕聲給我了句:“虛雲禪寺,變眼鏡禪寺了嗎?”

    我扯了扯他的袖子,提示他,不要亂。

    等這所謂學僧一開口,我們就覺得,來得太值了。這簡直就是為我與萬師兄及胡等人,開的專課。

    這位師父是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的,後來的物理學博士,再後來出家當和尚。他簡要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曆,就開始了他的講述。

    “有人,破我執難,破法執易。對嗎?對也不對。我從物理學中得到啟示,世界物質現象,本質是空。但這種認識,並不徹底,所以,進入佛門,才真正得到畢竟空的教育,才有今給大家上這一堂課。僅作交流,不作教導,因為,我還是個學生。”

    話裏,有疑問有謙虛有陳述有表達,處處有針對,處處有機鋒。我仿佛看到古書經典上,那些其名的公案妙語,辯論機鋒,這真的是一個可以服我們的人。服我們這些學過幾科學,整胡思亂想,自以為是的人。

    “世界有邊際嗎?沒有邊際嗎?有邊際就有空,沒有邊際,如何確定有呢?”

    這一段問題,簡直太對萬師兄的口味了。這種形而上的問答,不正是他擅長的嗎?在這位師父麵前,萬師兄肯定也不敢話了。隻好老老實實地聽,不敢挪動一下屁股。

    在物理學中,我們喜歡細分物質,得到原子電子量子誇克等名稱,它們再往下分,就發現,首先消失的,是物質最重要的特點:沒有質量。這不得不讓人猜測:物質分完就是空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