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們的道場(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中國曆代的禪意詩中,通過整體與個體的對比,顯示出個體模糊性與整體動態性,是很普遍的主題。“言師采藥去,雲深不知處”。詩人去找故友,故友並沒有在家。這種失望,如果在世界的整體性看來,並沒有什麽重要性。青苔與綠樹,鬆風與白雲,依然是山野的主角。

    人類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就會將情感彌散於廣闊的自然,整體的意境就寬闊了許多。“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智慧通達於整體的世界,就會體驗到妙不可言的地步吧。

    “又走神,莊師兄,最近你走神的時間越來越長了。”萬師兄一提醒,我對他笑笑,不需要解釋。

    “莊師兄,自然與人群,是一個大世界,我們如果能夠在裏麵保持一種超然的情緒與態度,是不是,也是境界的體現呢?”

    “為了體現境界而改變行為,這是一種表演,這是不對的。”我強烈反對裝,都離家學佛了,還需要裝給誰看?給自己洋洋自得?

    “不是表演,是鍛煉。或者是模仿,這是學習的第一步。我這個人,比較情緒化,當有不順的人和事,總喜歡激動。我看到一些高僧,性情平和,當然,這種平和是他們修行的結果。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一下呢?”

    “當然。”我答到:“比如,直接從結果入手趣入佛道,也是修行的一種辦法。密都觀想本尊,也是這個路子。觀想自己就是本尊,這是直達結果的模仿或學習,據說,照樣可以成就。你如果能夠在心性上超越眾生,當然不會為眾生的言行激動。當然,我們現在都做不到,那就模仿個樣子,故意克服自己的情緒。”

    “你的意思我懂,好比說,我們現在沒有真正大慈悲如觀音菩薩。但我們可以通過布施,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模仿聖人的做法,或許,這種心態的培養,會對我執有破除作用。”

    他以鍛煉與人相處的心態為目標,這還算是一個比較容易入手的修行。但我所追求的,是生死答案,估計更難了。當然,眾生與菩薩是相對的概念,如果在眾生的行為中,發現與菩薩的共同點,也不失為一種修行辦法。

    “你們又在說啥呢?”小胡的聲音傳來,他先前一直在他的宿舍,幫其它師兄們整理東西。此時估計整理完了,來找我們。

    “說你壞話,你信嗎?”萬老師故意說到。

    “有什麽不信的?”小胡笑到:“話又壞不了我,隻要能給你們帶來快樂。”

    他這回答,簡直不要太好。話壞不了他,這說明他已經不受別人語言的影響,可以做到自我獨立了。隻要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簡直是一種價值觀啊。

    價值觀因人而存在。一個人在社會中有什麽樣的價值,在於對他人所起的作用。如果這個人能夠給他人帶來快樂,那就善的作用。快樂就是離苦的狀態,地藏王菩薩為了讓地獄餓鬼們離苦,敢投身地獄,這是大菩薩了。

    “胡師兄,你開始透脫了”我讚歎到:“這個境界,簡直百毒不侵。”

    萬師兄卻反駁到:“年紀輕輕,不該如此頑固。無情未必真豪傑,吵架也要贏回來。”

    這是什麽話,把我跟小胡都逗笑了。有些話分拆開來都對,但組合起來,雅俗對比太明顯,很有喜劇效果。

    一陣嬉笑過後,發現一些師兄們已經開始回宿舍休息了,我們覺得也該回去休整一下。昨天走路帶來的酸痛雖然好些,但明天要走長路,還是要作好準備。

    回到宿舍,才發現錢師兄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回宿舍了。他正在打坐,我跟萬師兄不好意思打擾他。雙盤結定印,雙目微張。一幅甚深禪定的樣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