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五百零五章 經濟問題一(1/5)

    “你不要故弄玄虛,把簡單事情搞複雜了。”萬老師笑到:“本來我們討論一個意識景象問題,你搞成了個科幻問題。”

    我也需要調皮一下:“同謂之玄嘛。”

    胡反駁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以前我們神通,難以超越王難與刀兵,明因果律,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主宰。”

    那是佛教的基本理論,當然不能違反。所謂因果,其實就是曆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這個趨勢不存在,道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我該正經一點了:“當然,比如當年解放軍進西藏時,那麽多所謂活佛反對,怎麽拿不出所謂神通,阻擋我軍的步伐呢?”

    “更何況,中國曆史上,還有三次,至少三次滅佛運動。也有人是四次,也叫三武一宗法難。對不對?”萬老師補充到。

    他所的,是中國曆史上,政治力量對佛教的三次毀滅性的打擊。所有事物發展到一個高峰,總會出現自己的反麵力量,這是易經中物極必反的道理。

    我當然熟悉這些曆史,要不然,陽台上那美好的躺椅上,獨自看《二十四史》的時光,不是白費了?我到:“佛祖曾過,他的法,也逃不脫成住壞空的規律,而且我們現在,處於他所預言的末法時代。”

    萬老師到:“也是。今的佛法與寺廟,早就不純淨了。我們本來在崇聖寺,抱著單純的學法目的而來。卻讓位於對政治人物的接待。我聽明成師給我電話的意思,還有其他另外同修來的電話,大概,這個崇聖寺,作為大理在全國最有名的宗教場所,今年春節,也有一些應景的,支持地方旅遊及經濟的半商業活動了。”

    我已經猜到,過兩,我們回廟要幹什麽了。理論上,寺廟與在家信眾結緣,這是經典上允許的。但這種結緣,卻有一些經濟含義。我在重慶那個賺錢廟子遇到的事,其它地方也無法幸免。

    “佛教不能獨存於這世界之外,除非你已經解脫,但隻要麵對大眾,就得按大眾需要的方式進行。如果沒有眾生,也就不需要佛法。”

    我的總結,得到了萬老師的讚同:“對,莊老師到基礎這個詞,我想到了另外的方麵。佛教或者任何宗教,都是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決定它形態的,按原理上講,是經濟基礎。然而,教義上,佛教是要擺脫經濟束縛的。怎麽,如今走向了它的反麵?難道,這種獨立性,就不存在嗎?”

    胡發現了萬老師的問題:“萬老師,你是想否定原理,還是否定事實?你人為地把這兩者對立起來思考,走偏了吧?”

    萬老師笑到:“對對對,我不應該對立。對了,關於曆史,關於經濟,莊老師不是行家嗎?你給我們,從佛教產生以來,它的曆史與教義,與經濟活動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呢?

    這是個大問題,以前沒有專門思考過。但是,這方麵的知識,我倒是不少。麵對這兩個聰明人,我認真理了理思路,從最開始的教義與曆史發展軌跡,談了談佛教本身的經濟活動方式的演變。

    佛教雖然是一個特別標榜出世的宗教,但無論如何,它不是這個世界之外的宗教。事實上,佛教的發展與世俗社會的各個方麵都關係密切,更不要經濟這個關係到其生存和發展基礎的重要方麵了。佛教與經濟的關係,無疑是直接的和密切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