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九十八章 情感之迷四(1/5)

    “萬老師,不對啊,你老講情感話題,結果總是扯到藝術,不覺得有點偏題嗎?”

    “當然有點偏,我隻講自己稍微擅長的,在藝術常識方麵,我與你們相比,略有比較優勢,如果隻講情感的心理反應,那是胡的專業。”

    胡雖然沒話,但我還是找出了另一個方麵的特點。“萬老師,還有個特點。你講情感,不講它對個人的具體影響,也不講傳導及表達機製,你好像偏重於講它的社會屬性,或者社會功能。為什麽呢?”

    “哲學講普遍性,而心理學講特殊性,非我所長,請胡主講,不更好些?”

    此時,胡先是搖了搖頭,然後不經意地摸了下耳朵。這個動手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安。在我們的注視下,他到:“我是學心理的沒錯,但我自己有心理問題,萬老師了這麽多,恐怕是旁敲側擊來開導我嗎?”

    萬老師似笑非笑,我明白了。胡得對,早就猜出萬老師的用意,而我反而把萬老師的演講,當成學術報告來對待了。

    他主要講功能,講社會性。其實也暗含對胡的勸導與疏解。他大談需求理論,暗含著針對胡的願望。他大談生活決定藝術形式,其實也暗示胡,他的問題,不是他本身有什麽毛病,隻是他所經曆的家庭及生活,給了他誤導。

    其實,對高手進行勸導,不能用針鋒相對的方式,那會導致對方情緒的對立。試想,如果萬老師一開始就以過來人的身份,對胡進行居高臨下的指教,胡這種不服輸的聰明人,反駁起來,就不能聊了。

    通過以分析學術話題的方式進行,可以有平等的心態,保持一種對事不對人的態度,很容易讓別人接受。在談話中尋找心理及情感的共同點,就可以取得共鳴了。

    教育和話的藝術,其最好的方式,是以效果而論的。所有效果好的方式,都是好的過程。比如胡屠夫,在治療範進的瘋病時,就采用了最有用的辦法:一巴掌。結果,成功了。這就是因為不同的人,實施不同的辦法。

    鬼穀子,這個人很神秘,是否存在都不確定。但好多人,自稱是他徒弟。比如軍事家孫臏與龐涓,還有縱橫家蘇秦與張儀。

    他留下一本書,後人稱之為《鬼穀子》,不知道是不是他本人寫的,或者是後人偽托。反正,裏麵有一段話的技巧。照我看來,他不僅是語言學家,更是心理學家。

    他在摩意一章中,就明如何揣摩別人的心意,投其所好,然後達到自己的目的。如何讓別人暴露自己最真實的感情呢?

    他搞了幾種話術。如對方廉潔,則以剛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如對方貪婪,則以財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語言試探,還與對方地位處境有關。他舉例明。與智者言,依博。也就是,跟聰明的人話,你就盡量展示見聞的廣博。為什麽,如果你講專業,話題太集中,對方是專家,你就露怯了。把話題範圍搞大,對方總有知識盲點,他才因好奇而聽你的法。

    萬老師講感情,與學心理學的聰明人胡談話。當然不能糾結到心理專業上去,於是,他雜交了許多哲學的社會的曆史的中外的音樂的詩歌的,總之,顯示出廣博的狀態,取得人家對話題的尊重。

    與博者言,依辨。對於見聞廣博的人,就要嚴謹的辯論限製話題的展開,話題一旦撒開,兩個馬行空的人,有可能離題萬裏。萬老師之所以與胡比是廣博的,隻不過年紀大些,經驗多些,見聞廣些而已。在我麵前,他的廣博就不太占優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