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威的成果(1/5)

    萬老師顯然也被這種確定性所迷住了。畢竟,知識的魅力,是無窮的。對真理的追求,才讓我們到廟子裏來。而夜晚,正是探討真理的最好時光。雖然外麵沒有光,但智慧的光芒,此時最宜顯現。

    “胡,既然我們已經談到這裏了,何不如,今晚就以夢為主題,把近代研究的,確定的成果,給我們一下,也算是科普,更重要的是,為下一步探討,打個基礎。”

    我問到:“對啊,胡,我也想聽。

    “下一步探討?萬老師,你想進行的下一步探討,是什麽意思?”

    “當然是認識論,畢竟,佛學也有人叫它唯識學。我們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認識的機製,怎麽判斷別人是否是真理呢?”

    當然,我們三人,還沒有真正信仰,所以需要判斷。而我們的話題是從夢開始的,就要談透它。然後,再轉入有關思維有關認識的話題。這不僅自然,而且,胡很專業。他講的,比我所見到的所有大學講座中的老師,都好懂,都能夠扣住我們的心。從這個意義上,他太聰明,真正的高手,不管他今後從事研究還是教學,成績都會遠高於萬老師。

    隨即,他給我們介紹了近代有關夢的研究進展和流派,以及他們的主要結論。

    雖然人們對睡夢的探索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但是,係統而比較準確的研究還是近現代的事。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阿德勒和榮格以及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對夢的研究很有代表性。

    弗洛伊德對夢作過多年研究。1900年,他出版了劃時代巨著《夢的解析》,以後又出版了《精神分析引論》等多部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比較係統地闡述了對夢的觀點。他認為,夢是一種願望的滿足。在多種多樣的願望中,弗氏更為重視性的欲望。他認為性欲是人的一種本能,而本能是一種需要,需要是要求滿足的,夢就是滿足的形式之一,弗氏認為,夢是有意義的精神現象,是一種清醒的精神活動的延續。借助夢可以洞察到人們心靈的秘密。夢是無意識活動的表現,人在睡眠時,意識活動減弱,對無意識的壓抑也隨之減弱,於是無意識乘機表現為夢境的種種活動。

    阿德勒曾經熟讀過弗氏著作《夢的解析》一書,他對夢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做夢是有目的的。夢是人類心靈創造活動的一部分,人們可以從對夢的期待中,看出夢的目的。夢的工作就是應付我們麵臨的難題,並提供解決之道。人的所有活動都具有目的性,夢作為人生活動整體的一部分,理所當然地有目的性。阿氏認為,夢和生活相互一致。“假使我們在白專心致力地追求某種優越感目標,我們在晚上也會關心著同樣的問題。

    每個人做夢時,都好像在夢中有一個工作在等待他去完成一般,都好像他在夢中必須努力追求優越感一般。夢必定是生活樣式的產品,它也一定有助於生活樣式的建造和加強。”阿氏認為,人在睡眠時和清醒時是同一個人,由白和夜裏兩方麵表現結合起來才構成了完整的人格。人在睡夢中並沒有和現實隔離,仍在思想和諦聽。夢中思想和白思想之間沒有明顯的絕對界限,隻不過做夢時較多的現實關係暫被擱置了。

    阿氏認為,“夢是想在個人的生活樣式和他當前的問題之間建立起聯係,而又不願意對生活樣式作新要求的一種企圖。”“夢是聯係做夢者所麵臨的問題與其成功目標之間的橋梁。在這種情況下,夢常常可以應驗,因為做夢者會在夢中演習他的角色,以此對事情的發生作出準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