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八十章 邏輯的力量(1/5)

    在科學問世之前,古人對夢的觀念與他們總體的世界觀必然完全一致,即習慣將隻存在於精神世界的事物,投影到外部世界的現實中去。

    我到:“萬物有靈的精神現象,產生於蒙昧時期,是不是一種精神現象呢?”

    “倒不如是精神與心理在認識層麵的模式。這解釋了清醒狀態下,夢殘留在清晨的記憶給人的主要印象。因為相對其他精神活動,在這殘留記憶中似乎有全然陌生的東西,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萬老師的回答,顯示出他作為哲學老師特有的嚴謹,並且,作為反對神學的工具,哲學一直把嚴謹的邏輯,作為自己的武器。

    胡補充到:“這也許是解釋夢境中,宗教或者神啟模式的來源,它已經流傳很久了。”

    我打趣到:“神啟這事,本來是專指主教的,但在中國也有市場,比如周公解夢,再比如中國曆史上,許多巫術。更有甚者,古代帝王做夢後,也需要大臣對它的現實意義或者神靈提示,作出解釋,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行為。所以,夢的預測如果來自於迷信的話,那它就對古代曆史,影響太大了。”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史中,有許多帝王夢的記載。有帝王之母夢裏受孕的,有因夢而改變政策的。包括程咬金,也因夢裏神仙的傳授,得到了三板斧的技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與其都完全相信它,不如,自己願意相信它。畢竟有神仙啟示的渠道,很占便宜的。

    萬老師開始了他教科書般地講授:“如果認為夢的超自然來源在今已經沒有市場,可就大錯特錯了:那些虔信派和神秘主義派的學者自不必——他們執迷於曾占統治地位的超自然領域的殘骸,直到這些殘骸被科學解釋掃蕩一空。與他們不同的是,我們也經常能發現一些思想敏銳、排斥各種奇談怪論的學者,也相信超凡神力的存在和影響,並以夢這種現象的不可思議性來支撐對這些力量的宗教信仰;還有些哲學流派,他們對夢的看法清楚地表明,夢是神聖的,這一古老觀點仍未絕跡;某些思想家仍在爭論夢是否具有預卜未來的力量,這是因為從心理學角度所做的解釋無法應對日積月累的海量材料。盡管凡是堅持科學立場的人,都會旗幟鮮明地排斥對超自然教條的信仰。”

    “那時,科學還不占主導地位,人們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判斷是非的線性方式中。”胡講解了線性思維模式的原因及表現。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完整的思維模式理論,並且,將之與人類思想史聯係起來。

    所謂線性思維,即是時間的延長和空間的增加,這是數量的變化。在過去的牧業或者狩獵時代,空間的約束和變化,讓人們意識到領地、線路及方向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呈線性增加或者減少的。比如,範圍的增加,可以增加捕獲獵物的數量。時間的延長,可以讓放牧的牛羊體重增長更多。而當時衡量人生的標誌,是時間的長度和空間的廣度,也是按線性分布的。

    長壽的願望,是時間長度在生命中起決定因素的表現。而範圍的大,是權力的標誌,管理或者擁有的場地越大,越有權力。

    我馬上意識到:“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也有這個特點。並且,可以給予數學化的表達。”

    萬老師問到:“你舉例明?”

    “井田製,是空間範圍的數學表達。易經也是數學表達。而時間,在農業社會,好像是個圓,因為四季更替的大致結果,在農業收獲上,幾乎是一樣的。這就像太極圖,世界統一於一個圓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