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第四百六十五章 佛入中原楔(1/5)

    佛法進入中原地區,大約是三國魏晉時期的事情。但是,在中華傳統文化如此發達的地區,流行一種外來宗教,如果沒有結合點,或者說,沒有一根堅實的楔子,是不可能的。

    伽利略說:給我一根杠杆,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但是,我非常懷疑,不光是,那根杠杆要夠長夠結實。更主要的是,杠杆的支點,在哪裏呢?

    沒有支點,再大的力量也使不如來,杠杆的技巧也無地發揮。這個支點,如同一個楔子,必須堅實地紮在當地的泥土中。必須得到上層的共識,必須成為百姓的常識。而宣揚孝道,就成了佛法與中原道德,最為共同的理念。

    漢代是以孝治國的,孝幾乎是一種宗教。佛教最早傳入中國時,也以因果的力量和充滿情感的故事,拉近了,與中國普通人的情感。

    而在這裏白天聽法的信眾,也容易從這個經典中,理會因果及眾生或者菩提有情的道理。於是,《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就成了最容易拉近感情,利於傳播的楔子了。

    當佛陀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及大菩薩三萬八千在一起時。有一天,佛陀引領著弟子們向南直行而來,忽然發現路邊有一堆枯骨,身為世尊的佛陀立刻俯身,五體投地向著這堆枯骨恭恭敬敬地禮拜。

    世尊的這番舉動,使得眾弟子都狐疑不解,為何世尊要如此做呢?阿難尊者就合十作禮請問世尊:“世尊啊!您是三大界的導師,一切眾生的慈父,為世人所誠服推崇,我們一直都深深地敬愛著您,請您告訴我們:究竟是因為那一種因緣,什麽道理,竟向這堆枯骨禮拜呢?”

    佛陀就以慈悲的口氣答道:“阿難,你問得很好,你們大家雖然都是我的高足,而且出家修行也很久了,可是有些事情你們還是不知道哩!這一堆枯骨,可能是我們前世的祖先,或是多生以來的父母,哪有為人者不拜父母之理呢?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我恭恭敬敬地向其禮拜。”接著又說:“阿難!現在你把這堆枯骨分為兩堆,如果是男人的骨骸,它的顏色較白,份量較重;倘若是女人的骨骼,其顏色較黑,份量也較輕些。”

    阿難尊者又問道:“世尊!這我就不懂了,男女在世,衣著各有不同,男人頭戴風帽,身著長衫,又束著腰帶,穿著長鞋,衣飾整齊,一看就知道是男子漢;女人在世喜愛塗脂粉,在身上灑香水,這一身打扮,可以看出是女人身。但是,不論男女死後都成了枯骨,沒有什麽差別,又如何分辨呢?”

    佛陀以沉重的口吻告訴阿難:“要是男人的話,在世的時候,經常出入佛寺,聽人講解佛經戒律,恭敬禮佛、法、僧三寶,又勤念佛號,以這種善緣,死了以後,其骨骸潔白如玉,且份量甚重。若是女人在世的時候,沉溺於情愛,不知聽經禮佛,以生兒育女為職事,而養育小孩,都以奶水來哺養,奶乳是由她們的血所變成,養一個小孩就要吮食八石以上的奶水,母體怎麽不消瘦憔悴呢?因此女人死後,其骨骸顏色較黑,而份量上也輕得多了!”

    阿難尊者聽了佛陀的話,內心痛苦如刀割,忍不住落淚,悲傷飲泣地說:“世尊啊!慈母的恩德,應當如何報答才是啊!”

    佛陀對阿難說了母親十月懷胎的孕育經過。聽到這裏,我感覺,以兩千多年前的醫學水平,對人體孕育的過程如此了解,那時的醫學不應該如此發達。難道佛,真有神通嗎?現代醫學的孕育知識,也不過如此。

    佛繼續說到“經過十個月懷胎,母親也受足了苦楚!為了使孩兒生產順利,母體血流成河,使胎兒能夠順血河而下,若安產時,孩兒卷手卷腿,非常順利地產下,少有傷及母體,減少母親不少的痛苦;若是難產的話,小手小腳亂踢亂抓,使母親感到痛苦不堪,如幹刀攪割,如萬箭穿心死去活來,慘不忍睹,為人子女,莫忘母親生你育你所受的苦楚,否則,真是禽獸不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